查看原文
其他

九号推出全新终端配送机器人,价格19999起,“卷”动行业发展风向

Jack 机器人大讲堂 2022-08-17

服务机器人的价格真的降不下去了吗?代理商、渠道商的价格真的已经最低了吗?


高速发展的服务机器人市场,总有信息顾及不到的角落存在泡沫,当听说一台机器人价格能卖到100万,我们可能会非常诧异。但对于一些三四线城市的酒店和餐饮门店,这种事情偶然会有发生。


人力成本还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疫情承压下,他们仍然在犹豫中等待。更低成本试错是想要市场混沌期破局必然需要考虑的问题。价格透明化、将市场下沉,不仅可以更好进入到写字楼、办公室等小场景,也能推动行业向前发展,这是九号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市场竞争中敏锐抓到的一个核心要点。


2022年4月26日,九号公司再次展示了在机器人赛道上的最新成果,旗下品牌九号机器人正式发布了两款室内配送机器人新品——九号飞碟送物机器人和九号饱饱送餐机器人。



新品发布的同时,九号机器人也公布了两款新品(九号飞碟、九号饱饱)的官方指导价格——各19999元起。


这一价格是否也意味着服务机器人价格战的打响?九号机器人认为,价格推向更低且透明化,其实是助推整个市场盘子做得更大更健康的重要一步。



九号商用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董纪冬表示:“服务机器人产业实现快速发展,除了需要打造真价值的机器人产品,能够真正的协同人类承担起一部分重复性劳动,进而让人们可以从事更有价值的事,同时能够为应用场景的客户带来降本增效的实用性价值,实现用户、客户、企业、社会四者间的生态共赢,更需要与合作伙伴互相成就,共建机器人商业帝国,推动机器人事业蓬勃兴盛。”


价格走向透明化背后的底气


为什么能做到这么低的价格?是赔本赚吆喝还是真的可持续?机器人大讲堂与九号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沟通发现,相比其他机器人企业,背靠九号集团无疑给了九号机器人很大优势。机器人大讲堂认为,这至少使得其具备了量产能力、供应链、自研技术三大优势。


产量越大,公摊成本越低,这是工业制造的必然结果,也是商业的必然逻辑。


2012年成立以来,10年时间,九号集团在平衡车、滑板车等多个消费级产品上取得不容小觑的优异成绩,目前拥有着常州,深圳两大生产基地,年产能已经超1000万台。在今年,九号公司旗下智能电动滑板车累计量产更是突破1000万台。


由于九号公司产业中的平衡车、滑板车、电动车,到机器人各产品的供应链都属于互通的关系,这意味着在保障产品品质的同时,九号机器人可以通过整合供应量资源,扩大零部件需求量的规模,争取到更好的成本价格。因此在产品生产制造端的成本控制等方面,九号机器人能拥有着同行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



对于商用服务机器人而言,产品稳定性和售后及时性是局限其使用率的重要原因,机器人大讲堂了解到,九号公司是行业内较早研发电池智能 BMS 技术的企业,九号机器人具备累计超 4 亿颗锂电池安全管理经验,拥有双重短路保护、双重过流保护、双重过充保护等多重技术,充分保障了电池的使用安全,进一步延长了电池寿命,降低了很大部分的生产成本。


同时,基于平衡车和滑板车品类的供应链打磨与积累,如今的九号公司具备了千万量级设计制造经验及供应链基础。例如九号公司自研BMS电池管理技术,对于九号机器人的产品稳定性能也起到至关重要的加持作用。


目前,九号机器人背靠九号集团在全国拥有200+服务站,6000万零部件库存,8000万低耗库存,1W+产品库存,能带给合作企业以及服务商更加完善的售前及售后服务管理体系。



董纪冬称,首次将公开公布的官方指导价格拉低至两万元以下,也是希望在目前国内室内配送机器人发展的背景下,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行业进一步向上发展。他希望,借助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代理商、经销商、中间商、集成商等,深入到对价格更具竞争力的相关渠道,帮助更多酒店、餐饮企业消除顾虑,实现降本增效。


打造基础能力,移动共性赋能


做机器人与做好一款机器人有着很大差异,低价格背后,九号机器人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机器人大讲堂了解到,近20年的底盘研发经验,上百次产品迭代,数千万次载人运行数据积累下,让九号机器人剥离出了智慧移动能力的本质,即九号机器人移动平台(RMP)。


九号机器人认识到,无论是智能短交通还是服务机器人产品,核心本质其实是软硬件结合的移动平台。因此,可以说九号机器人全新发布的飞碟和饱饱两款新品,亦或过往的其他机器人产品,或多或少都是基于RMP和AI机器人的领先技术,延伸出商用配送、家用服务等多场景服务体系。


得益于RMP的通用性,以及所具备的轻便、可延展且续航持久特性,让九号机器人能便捷、快速地进行相关上层传感器、执行机构、云台等部件的集成。这使得RMP能成为运动型服务机器人最核心的底层技术,这也使得九号机器人具备最底层的能力优势,实现了其价值扩展的可能。



做好底层带来的直接结果,不仅影响价格还有产品力。在强大底盘的基础上,RMP不仅仅能够深度赋能九号机器人的终端配送机器人,更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移动能力优势,针对室外移动场景,面向全球市场为机器人产业赋能。据了解,去年,九号机器人与多家美国室外配送机器人企业达成数千台RMP的合作订单,除此之外,Intel、NVIDIA等企业也与九号机器人有着紧密合作。


在RMP基础上,九号公司通过将机器人AIOT的感知技术能力与决策技术能力相融合,还能够实现限制路况下的低速自动驾驶(类似于汽车L2级、L3级部分自动驾驶的功能),这也为场景的深度开发打好了基础。通过抓住智慧移动这一基础能力,九号公司的商业模式已经实现横向拓展。


全新技术构建核心竞争力


九号飞碟送物机器人和九号饱饱送餐机器人其实就是基于RMP上打造,但又不局限于通用性的底层智慧移动技术。共性之外,九号机器人的特性也值得关注。


九号飞碟和九号饱饱机器人以九号公司的智慧移动能力作为发展基底,通过加入多传感器室内定位、高动态室内环境运动控制等技术,除了满足智慧移动产品的基本通用性功能,更让九号机器人具备了非常多的独特优势。


例如对比行业普遍的8小时续航,九号机器人两款产品续航时间可长达24小时,从而实现无间断待命。又例如,九号飞碟、九号饱饱能够更好构建融合地图。融合地图的优势在于环境颗粒度更高,细节更加丰富。



在自动驾驶技术中,融合地图作为准确反映实时路况的重要部分已经大范围使用。但在餐饮场景中,受限于多传感器成本,目前应用的场景还没有大规模铺开。融合地图价值非常明显,在现代餐厅或者楼道场景中,由于设计相似度极高,经常会出现餐桌、包房极度相似的情况导致机器人导航出错。


从技术角度而言,这意味着传统的三维结构感知存在局限,复杂场景需要挖掘出更多具有识别度的信息。九号机器人基于一代的三维结构感知的基础上,增加了视觉纹理感知,自研形成了全面升级的 VILO-SLAM2.0导航系统,解决了这种复杂地图融合性的问题。



具体而言,该导航系统是视觉为主的多传感器融合导航技术,能强化对纹理信息的感知,对如照片海报、墙面纹理等细微的环境布局信息进行复合,从而大幅度提高对环境的感知能力,精准识别在导航过程中类似场景中的差异,保证机器人运行稳定性。


九号的机器人梦


九号做机器人不是一时兴起,低价格或许也并不是搅局的开始,发展机器人的计划在九号公司内部由来已久。2020年10月29日,九号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时九号公司并没有采用传统鸣锣的形式,而是将仪式交给机器人上台完成,这一度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自2019年4月17日申报获得受理以来,九号公司就一直是科创板排队企业中颇为特殊的一员。它的上市创造了科创板申报企业中的多个“第一”,这种特殊性让许多人一度忘记了九号的梦想或者说是创业初衷。


谈到九号的创业,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当时从北航毕业的高禄峰和合伙人花了2天的时间做了一个能实现自平衡功能demo,在导师王田苗的支持下,高禄峰和他的团队花费了将近两年时间把这个产品打造出来。毕业没多久的高禄峰对导师王田苗承诺,未来要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好的机器人。王田苗综合评估后,对早期的九号公司进行了投资。


但一众创始人却没想到,平衡车这个与机器人相差较远的产品却在海内外市场上大获成功,帮助九号公司一路高歌。如今,在智能电动平衡车这个垂直领域中,九号公司排在全球首位,旗下产品2020年约占全球8.6%的市场份额。


这种商业上的成功没有让九号公司放弃自己“做更好机器人”的梦想。由于九号公司从创立之初就有着做机器人的基因,其实多年来九号公司的机器人项目一直在进行。


2014年,九号公司成立了自己的机器人BU,2016年正式创办Segway Robotics(九号机器人)。随着智能电动平衡车这个项目越做越大,最终“蛇吞象”收购赛格威后,2018年九号机器人在海外发布了路萌(Loomo)机器人。


当时路萌就与智能电动平衡车很像,但已经有了更多机器人的影子,它不需要遥控,可以自动跟着人移动的同时支持自动拍摄。2019年,九号机器人团队又开发发布九号方糖配送机器人,并在中国多个楼宇落地运营。


可以说,做好机器人,九号公司其实一直都在行动。这也使得九号机器人如今重回机器人赛道,希望助推行业发展的梦想重提并不稀奇。在更远的未来,19999元的价格,是否能够打动市场,打开更多的合作可能性,我们保持期待。


排版 | 麦子


-----------------END-------------------




更多精彩

*疫情反复,这家企业派出多个机器人,智能科技助力抗疫”第一线”

*视比特“AI+3D视觉”产品系列 | 上料装配工作站

*隔离酒店15分钟送40份盒饭,解决酒店送餐最后一米,这个机器人亮了!

*阿西莫退役,为人形机器人探索留下了些什么?

*全球领先的六维力传感器供应商,ABB、KUKA、安川都在用,竟然是中国企业?

*智能机器人拐点已至:达闼要做整个行业的 “生态构建者”

*《新闻联播》报道两分钟,曾经的手术机器人之光,如今发展怎样?

*融资月报 | 中国机器人行业3月融资事件盘点

*疫情寒风凛冽当下,阿童木机器人如何塑造食品行业小阳春?

*力控黑科技,无传感器实现性能直逼人手,能为机器人打开哪些新可能?

*哈工大&港中大研发「黏液机器人」,其貌不扬却能取出人体内异物

*机器人+建筑,生产、作业都在用?行业风口已来

*麻省理工新型“人造肌肉”材料,未来或可驱动微型飞行器用于救援搜索

*提速有成效,降本需新招:日化行业智能化升级观察

*节卡获半导体行业权威认证,助力产业柔性智造

*震惊!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已经量产!!

*术锐破解“达芬奇密码”,腔镜手术机器人国产化更进一步

*上海交大团队:极小曲面内腔设计赋能新型气动软驱动器

*性价之王|HUNTER SE新增标准版,9980元,高性能,高品质,支持ROS

*世博会中国馆“流量担当”载誉归来,还收获了一个真·大熊猫宝宝!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 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


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腿足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软体机器人等专业讨论群正在招募, 关注机器人大讲堂公众号,发送“ 交流群 ”获取入群方式!


招募作者

机器人大讲堂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如果您对撰写机器人【科技类】或【产业类】文章感兴趣,可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 LDjqrdjt@16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朋友们的加入!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