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中考689分,前年进了同济

师兄师姐齐助力 广报求学 2023-10-29


本期“高考智囊团之师兄师姐话你知”,

求学君请来的是——

广州奥林匹克中学2021届物理类第一名

余涛同学

他的升学故事,

又能带来哪些启发?

一起来看!


从“中等生”到“第一名”是水到渠成

作为广州奥林匹克中学2021届物理类高考状元,余涛当时高考取得659分,现就读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对比689分的中考成绩,许多人说他是高考中“冲出的一匹黑马”。而在他自己看来,高考成绩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从高一到高三稳定投入时间学习,成绩随之稳步上升,直到保持在校前十内,“也许就是心态好一些,高考的时候,感觉也就是多做一张卷子而已。”


不过,他初高中对待学习的态度确实有所不同。余涛形容初中时的自己是“一个正常的中等生”完成作业就不管学习了而在高中他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与同学们一起钻研问题的氛围,解决一个问题后的恍然大悟,找出书本上没有的解决办法后的成就感,“频繁攻克难题很让人‘上瘾’。”


班上同学很认真老师也特别负责,只要有老师的地方就会有学生提问,余涛说,老师们经常牺牲午休时间为学生答疑。


此外,老师也各有各的特点——数学老师很有同理心,会特别关注成绩较为靠后的同学;化学老师一直带高三,是相当受学生信任的“百事通”;物理老师讲课生动,常和自己眼神交流,于是他上课也特别认真,“那段时间学物理的质量蹭蹭涨,成绩上去了就下不来了。”余涛笑道。


“英语老师特别有智慧,经常点拨同学,高三时我遇到了瓶颈期,怎么学都没用,成就就是往下掉。”余涛说,当时自己特别迷茫,而英语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直接问他“是不是遇到瓶颈期了?”


“我当时脑袋里灵光一闪,才意识到可能是遇到了瓶颈期,开始回顾之前的学习方法有何不足,对准问题调整策略。”余涛解释,当时英语作文偏向情景化,自己对高分英语作文的理解就是“优美高级”,于是盲目堆砌高级词汇、句子,让自己的文章有“高级感”。“后来老师把优秀作文给我看,我才发现,作文并不是高级词句的生搬硬套,融入情景、贴近生活、生动灵活,也是很重要的。”


谈择校:化竞争压力为内驱动力

谈及不少中考生纠结的择校问题,余涛认为,“牛校”的竞争强度更大有助于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在角逐的氛围中推动自己前进在“普校”则可能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更多个人资源。“‘牛校’的教育资源、氛围环境更有保证,但也要考虑资源分摊到每个人身上大概会有多少价值,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环境。”


余涛讲述,自己在高中竞争压力最大的阶段,是当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精力投入多少时,“因为多学多熟悉一点,考试时就能更从容一点”。那时,他紧张到中午不敢睡觉:中午写作业,回头看到一位厉害的同学还没睡,他也不睡;午休结束前5分钟,再回头看一眼,同学睡了,自己才睡;2分钟后,再爬起来看一眼,同学又爬起来了,那他也爬起来。“那是我强度最高的状态,但是确实有点过度了。”


“当我和第二名有40分的差距时,这种紧张就消失了。”余涛笑着说了一句十分“凡尔赛”的话:“怎么考都是十几分几十分的差距,这种竞争强度就有点不够了。”


当时他们刚步入高三,在大家都抓紧复习的时候,余涛没有像之前一样把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都挤出来学,而是进入了课间写作业、上课好好听、晚修好好学的常规状态。“正常来说,晚修结束后,应该再学半小时,但当时觉得已经足够了,也许接着努力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还是有点遗憾的。”


谈学习:学会“自己驾驭自己”

掌握好课内知识、完成作业之后,剩下的时间里,余涛会给自己“加餐”。通过做题能够积累书上没有的知识但他也指出“加餐”并非必要更应优先完成课内作业、解决错题


谈及学习方法,余涛介绍,自己会从方法和知识两种维度去思考学习的提高。比如自己的数学成绩不高,他就会想,问题到底出在知识还是学习方法上?“为什么这道题我不会做?到底是知识欠缺,当时做题心态不对,还是解题方法不全?”


面对错题他也会剖析成因:是能力不行,还是没记住知识点。针对这两点,余涛会整本书地复习,“如果单纯地查缺补漏,我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漏洞,有可能在高考里就会遇到自己没发现的那个问题,所以还不如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复习一遍。在‘地毯式’复习的过程中,我可能第一遍看的时候没发现问题,第二遍时就产生了疑问,比如这个知识点为什么是这样运作的?在脑子里想一遍,这样对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深刻。”


余涛也指出,老师面对的是一整个班的学生,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把握教学节奏、教学方法,难免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因此学会“自己驾驭自己”也很重要。





如果自己学有余力,希望进一步提升成绩,就要给自己做规划,主动寻求老师指导,更深入地解决问题。学会思考“老师制定的作业和计划能不能帮助到自己”,面对不适合的教学方法则需随机应变。


谈备考: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的质量纯度

余涛也为面临高考的学弟学妹分享了几个备考经验:若在完成作业之余有时间,建议花费3到4个星期去解决某个科目的某一类问题,比如数学倒数第二道题、语文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化学的选择题等,“用课外时间高强度地聚焦某个问题,这个方法当时帮我提了至少十几分,在考试时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


“假如某段时间注意力降低了,不能得过且过,而是寻找解决办法,高三时间宝贵,要保持比较优质的学习状态。”余涛也建议学弟学妹寻找排解压力的方法。他有两个行之有效的秘诀:“一个是甩头,把眼镜摘下来像摇拨浪鼓一样地摇脑袋,把烦恼‘摇掉’就可以继续干正事;另一个是产生懈怠情绪时,去洗把脸,让自己缓一缓,保持清醒,提高学习的质量、纯度。”


“上了大学后,会发现生活很广阔,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余涛分享说,同济大学的氛围公开公正而自由,自己目前在土木工程专业之外,还辅修一门法学,“文理兼修,能更好地认知世界。”


在他看来,除了学习之外在高中还可以磨炼心态锻炼身体。好心态并非一日炼成。即便在高中名列前茅,他也曾考砸,也曾陷入失落。


“有次语文刚及格,还是一个同学笑嘻嘻地过来告诉我的,结果我边写作业,眼泪就从眼睛里止不住地流出来。”余涛回忆,自己当时带着情绪波动,但还想着“要客观正确地看待问题,不能被情绪打倒”,坚持着写作业。


余涛说:“吾日三省吾身,我把生活都当成素材去学习,每周回顾有什么值得记下来的东西,经常总结反思,多听多聊多想,看开一点,慢慢就能养成一种平稳的心态。”


“高考智囊团之师兄师姐话你知”知多D

升学路上,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里一定有“牛校学霸”“普校潜力股”。而很多同学在报中考志愿时都有一种纠结:“该冲一冲竞争压力大的‘牛校’,还是选择竞争压力相对小的‘普校’?”


对此,广州日报求学指南推出“高考智囊团之师兄师姐话你知”系列报道,将邀请多位同学分享升学备考经历:他们或出于初中学习状态不佳、中考失利等原因,与“牛校”志愿失之交臂;或因被学校特色教育吸引,选择自己更有把握的“普校”。在高中,他们找到学习的意义,燃起动力,不断探索方法,最终摘得学校状元。


在他人口中,他们是“普校第一名”“黑马”“潜力股”。而所谓“黑马逆袭路”,其实每一步都以汗水与意志踏下,稳扎稳打。他们的经历,或许能为部分面临中高考备考和择校焦虑的同学带来启发——“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点击查阅往期报道内容:

我,中考671分,去年进了华工

从41中到华工,他做对了什么?


来源 :广州日报客户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婧、林欣潼、谢泽楷、曾俊


往期推荐:




上了中职还能读大学吗?官方数据来了


担心被“分流”?但一定不要轻易放弃中考


大学毕业年薪40万元,还真有这样的工作


从41中到华工,他做对了什么?


我,中考671分,去年进了华工


扫码加入广报求学备战高考

获取最全升学信息⬇️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