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开操作机器人大门,亿嘉和拿了什么金钥匙?

刘众楷 机器人大讲堂 2022-08-17

导读


“亿嘉和是一家做电力机器人的企业”,这是外界的普遍印象。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习惯于将亿嘉和与电力巡检机器人画等号。


在2020年机器人行业年会上,该公司研发副总裁程敏表示,“亿嘉和从来没有局限在某一特定行业中,我们深耕特种机器人领域,努力将智能科技应用到人们生产生活最需要的地方去。”当被问到如何看待“电力机器人企业”这一标签时,程敏笑言,“这说明亿嘉和确实在电力行业做得足够好,也说明我们在其他方面还要多加把劲。”



作为江苏本土成长起来的智能科技公司,凭借对电网智能化趋势的精准把握、对实际场景的深度了解,亿嘉和已发展成为电力机器人市场的无冕冠军,其巡检机器人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2019年发布的室外带电作业机器人,作为国内首个双臂自主操作机器人,已广泛推向市场,持续“点亮”各地带电作业一线。


“走一步看三步”,这是科技企业应该具备的能力。在电力机器人领域站稳脚跟的同时,亿嘉和也在不断探索企业下一步要往哪走。


3月31日,该公司面向全行业发布智能操作机器人“羚羊D200”,便是持续探索下的最新成果。毫无疑问,智能作业机器人的诞生与成熟,或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智能化提速,开辟出全新的智能机器人视野。



智能作业机器人的诞生与成熟,如何为整个行业带来智能化提速,开辟出全新的智能机器人视野?


又是什么让亿嘉和走得又快又好?相关机器人市场的门槛在哪、天花板又在哪?“机器人大讲堂”对话了亿嘉和研发副总裁程敏,试图从产品研发的角度,解读亿嘉和快速发展的底层逻辑。

 

▍以客户为中心:发掘内在需求


2014年,电力机器人行业尚是一片荒泽。基础技术发展水平与客户需求一样不够聚焦,加之电力行业对安全性、稳定性的苛刻要求,让大多数机器人企业望而生畏。


亿嘉和率先切入这一领域。程敏透露,亿嘉和的秘诀在于,站在客户的立场去分析他们需要什么,并将这些需求与技术结合起来,转化成为能够商业量产的产品。


2014年,亿嘉和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电网领域具备机器人规模化投入使用的可操作性。但为数不多的几家机器人企业,对于该领域作业大多仍采用磁导航技术,亿嘉和率先应用激光导航技术,研发出应用于变电站的室外巡检机器人,并在之后的数年中持续迭代、应用这一技术,引领行业先锋。


2014年至今,基于深入客户场景的调研分析,亿嘉和先后发布了室内巡检 A 系列、室外巡检 E 系列等产品,基本覆盖了电力领域巡检场景。除了“看见”,电力客户更需要机器人“伸出双手”,配合人工一起完成更多高危复杂工作。于是,“蛟龙 Z100”系列、 “羚羊 D200”系列先后问世。


相较于传统巡检机器人,“羚羊D200”拥有在-10℃至50℃环境下执行标准化操作、应急操作+巡检一体化作业能力,搭载具备数据分析及预警能力的最新集中控制系统,可满足各种高危场景无人运维巡检需求。



在高压环境中进行复杂电器柜线路通电和变电的人工通断操作,一旦遇到绝缘问题或者设备老化,其后果不堪设想,严重时甚至引发柜体爆炸,危及人生财产安全。


同时,因为行业当前在用设备都是以人为主体进行设计,这种设计下,运维人员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往返驻地与各变电站,遇到紧急情况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用机器人代替人,能实现人远程就能完成这些动作,具备更强的实时性。


 “羚羊 D200”系列产品就是这样需求下的产物。它具备自主移动、精准定位、灵活操作功能,可以完成倒闸、紧急分闸、信息获取、日常巡检等变电站常规工作。安全性方面,机器人所有的操作动作由运维人员通过集中控制平台远端控制,确保符合作业规范。


“做有温度的科技企业。”——亿嘉和坚持科技普惠的价值主张,他们执着于把危险的事情交给机器人来做。


笔者认为,亿嘉和产品持续赢得客户信赖的核心在于,其能不断寻找和解决需求场景和应用痛点。在亿嘉和看来,单一机器人本身没有价值,真正结合实际场景、解决具体问题才能产生价值。


亿嘉和正在积极推进羚羊D200在其他高危、高频作业场景下的应用:


在轨道交通领域,羚羊D200可以潜入轨道地沟中,实现地铁车辆车底全景检测,和转向架关键部件的自动化检测、识别与测量;


在数据中心,羚羊D200出色的巡检功能将实现无人值守,识别并准确定位故障硬盘,并根据指令完成故障硬盘的取换,实现数据中心无人运维。


在这一追求的指引下,他们总能快速发现目标行业的真实潜在需求,定义并创造一款机器人,并赋予它们价值。


▍底线与天花板:技术与应用的平衡


客户需要的与企业现有的产品,大多数时候都不能严丝合缝地匹配


特种机器人开发难点在于,在有限的成本和技术下适应尽可能多的场景要求,这就需要机器人公司全面掌握场景细节、不断深化对产品的理解。尤其是,如何让机器人适应基于人工作业的各项标准要求。


在差异化场景下,技术自身局限是限制机器人开发的难题。例如,为满足操作需求,“羚羊 D200”需要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可视性和精准性问题,这就对视觉、力传感器等相关技术提出超出现有能力的要求。


程敏认为,在特定的时间内,技术的天花板是始终存在的,研发就需要融合场景需求的容忍度和产品技术的成熟度,使二者趋于平衡,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让机器人的适用性能覆盖到场景需求,这是亿嘉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当然,亿嘉和从未放弃过“持续捅破技术天花板”的使命,其研发团队有两个聚焦方向,一个是洞察需求和定义产品、设计开发产品,另一个则是技术平台的建设以及核心技术的开发。



“羚羊 D200”实际上是亿嘉和捅破一层天花板后的产物,其整体落地,则是基于场景需求以技术手段集成组合给出现阶段的最优方案。该产品还加入了高扭矩的多自由度操作平台,赋予机器人打开接触式高压大电流设备机械开关的能力,轻松完成接地刀等工作


相比传统的巡检机器人,这款新品通过智能协作臂集成多个传感器,以高低大跨度移姿,快速完成柜体的数据采集,支持对设备的开关状态、指示灯、仪表、温度以及局部放电检测等巡检任务,据亿嘉和实验室实际数据表明,这种集成能使得巡检效率提升60%以上。


“我们总在思索,客户对机器人的核心能力诉求到底是什么?结论是,无论在制造业、服务业还是别的行业,无非都是追求三个能力的正向协同,即移动能力、操作能力和感知能力,移动能力是基石,是为了搭载传感器和感知平台等一些东西,而操作能力是为了让机器人能做更多事。”程敏说道。


“羚羊 D200”便是这种复合机器人理念下的产物,它也因此具备更多功能,除了操作、巡检,还能判断设备的情况并及时实现操作和搬运,多种核心能力的复合,让亿嘉和有更多产品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场景下得到应用。


程敏认为,相比于工业机器人的产线平台化设计和产品落地,特种机器人研发更需要全面完整地了解场景、主动定义产品。因此在特种机器人领域,尽管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但新产品和新概念也同样频繁迭出,技术与市场共同发力,突破更多不可能。


▍正向设计:创新的研发管控体系


研发管控是每个做研发的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就曾多次表示:企业不创新会死,但没有控制的研发创新可能死得更快。这就是研发管控体系的存在的必要性。


细数亿嘉和历来产品,无论是新品羚羊D200,还是其他产品,一经推广,总能实现其商业价值。从研发落地过程再往深处去看,笔者认为,支撑亿嘉和精准把握需求、快速推出新品的背后,是其强悍的研发管控体系。


有过产品设计的人都知道,正如中国正在提倡的正向设计理念,在一个行业内,重新定义一个产品和模仿产品完全不同:逆向模仿一个产品往往并不知道产品设计原理,以及在其中走过多少弯路,在哪些地方做过很多平衡,其创新也无从谈起;而正向设计和创新的开发过程,需要具备准确定义产品的技术能力,能够深入行业,并且快速实现产品的商业转化,形成市场竞争力。



正向的设计开发,必然首先从前期的产品洞察开始。要了解需解决的痛点是什么、具体的场景是什么,同时要考虑在现有的技术体系下,有没有技术可行性、市场可行性,还要判断市场有多大容量,值得投入多少资源,这一系列的问题,构成了产品的调研方向和技术选线。


产品团队需要去做产品整体概念设计和功能需求的定义,再去细化功能需求,随后进行产品对象的预设计,同时了解设计规格要求是否能更好匹配用户需求,如果立项通过,再去正式设计、开发、验证。


研发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要匹配相应的纠偏决策环节。除了技术可行性的考量,用户需求和投入成本上的平衡同样重要。为解决稳定和成本的平衡问题,充分考虑大量动力和通过性问题,以及调姿的便利性、精准性,羚羊D200创新使用三驱动轮设计,让底盘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稳固。



“赋予机器人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在客户可接受的范围内把性能做到更好,平衡取决于客户能否接受以什么价格会买这个产品,决定了成本上限,客户可接受范围内,把性能做到更好,这是产品眼光的问题,亿嘉和需要平衡好产品和性能的差异,并将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程敏对机器人大讲堂说。


从需求发现,到产品落地,再到应用到客户的作业流程中去,这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除了企业自身运营管理,还关涉到用户的接受程度、作业标准,需要整个行业需求、研发、成本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把控。


▍关于未来


当下的亿嘉和,已经拥有一系列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产品,和一套持续演进的运营管理体系,可为各行业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智能产品、智能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


但程敏坦言,发展中的问题同样存在,目前的产品距离成熟工业产品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亿嘉和的理念里,如果以替代人的角度去谈机器人发展,未来还有无限空间。



回顾商用机器人发展的轨迹,从最早的工业臂,到移动机器人,再到复合机器人,其核心追求都是替代人从事危险的、复杂的工作。但是人自身犹如各种精密仪器的完美集成,以机器人替代人、解放人的劳动,至少在某个方面能够超越人,这是目前智能技术的努力方向,也在亿嘉和的研发考量之中。


正如程敏所说,“亿嘉和从没有停下过产品创新和发展的脚步,我们秉承的理念是,机器人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一定要和具体行业结合,解决行业的具体问题,才能产生价值。


-END-


更多精彩


*1天曝光过亿上热搜,机器狗新品预售获《人民日报》加持!

*第七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将于5月26日至28日在浙江宁波余姚举行

*「智能协作机器人」新场景应用!为多接缝受限空间隧道进行安全监测

*“绝影”传奇 !到了宁波后,机器狗“进化”出手臂,还会自己坐电梯、拿快递

机器人企业春招简历哪里找?机器人大讲堂给你答案

从行业需求出发,痛点变成增长点,《新华日报》专访蔚蓝科技CTO

普渡科技“葫芦”和“闪电匣”两款新品首次亮相!上超感知电子皮肤,解决机器人电梯路权问题

再获超3亿人民币C++轮融资!极飞科技发布中国农业科技领域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

*珍珠白!JAKA C系列协作机器人来了!

*艾利特:这才是协作机器人市场爆发的关键力量!

*核工业市场迎来新发展,硅步力推核辐射巡检机器人,维护核安全!

*柔性制造下,AI+软件为中国机器人行业带来弯道超车新机遇!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机器人大讲堂】读者讨论群,共同探讨机器人相关领域话题,共享前沿科技及产业动态。


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腿足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软体机器人等专业讨论群正在招募,关注机器人大讲堂公众号,发送“交流群”获取入群方式!


招募作者

机器人大讲堂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如果您对撰写机器人【科技类】或【产业类】文章感兴趣,可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LDjqrdjt@16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朋友们的加入!







看累了吗?戳一下“在看”支持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