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发病机制(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续)

指南共识专辑 离床医学 2023-11-22

指南阅读: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


本文为续集


实验室检查


HIV/AIDS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HIV抗体检测、HIV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HIV耐药检测等。



1.HIV-1/2抗体检测:

包括筛查试验和补充试验。

HIV-1/2抗体筛查方法,包括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
快速试验(斑点ELISA和斑点免疫胶体金或胶体硒、免疫层析等)
简单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等。

补充试验方法包括
抗体确证试验(免疫印迹法,条带/线性免疫试验和快速试验)
和核酸试验(定性和定量)


补充试验:
抗体确证试验无HIV特异性条带产生,报告HIV- 1/2抗体阴性;
出现条带但不满足诊断条件的报告不确定,可进行核酸试验或2~4周后随访,根据核酸试验或随访结果进行判断。
补充试验HIV-1/2抗体阳性者,出具HIV-1/2抗体阳性确证报告。

核酸试验:
核酸定性检测结果阳性报告HIV-1核酸阳性,结果阴性报告HIV-1核酸阴性。
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低于检测线报告低于检测线;

>5 000拷贝/ml报告检测值;
检测线以上但≤5 000拷贝/ml建议重新采样检测,临床医生可结合流行病学史、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或HIV抗体随访检测结果等进行诊断或排除诊断。

2.CD4+ T淋巴细胞检测:

CD4+T淋巴细胞是HIV感染最主要的靶细胞,HIV感染人体后,出现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倒置,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目前常用的CD4+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方法为流式细胞术,可以直接获得CD4+T淋巴细胞数绝对值通过白细胞分类计数后换算为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

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了解机体免疫状态和病程进展、确定疾病分期、判断治疗效果和HIV感染者的临床并发症。


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倒置可在长期HAART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患者起始治疗的时机和基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密切相关,其变化提示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重建状态。


3.HIV核酸检测:

感染HIV以后,病毒在体内快速复制,血浆中可检测出病毒RNA(病毒载量),一般用血浆中每毫升HIV RNA的拷贝数每毫升国际单位(IU/ml)来表示。


测定病毒载量的常用方法有逆转录PCR(RT-PCR)、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ASBA)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技术(real-time PCR)。
病毒载量测定的临床意义为预测疾病进程、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也可作为HIV感染诊断的补充试验,用于急性期/窗口期诊断、晚期患者诊断、HIV感染诊断和小于18月龄的婴幼儿HIV感染诊断。



4.HIV基因型耐药检测:

HIV耐药检测结果可为艾滋病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提供重要参考。

出现HIV耐药,表示该感染者体内病毒可能耐药,同时需要密切结合临床情况,充分考虑HIV感染者的依从性,对药物的耐受性及药物的代谢吸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改变抗病毒治疗方案需要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才能进行。
HIV耐药结果阴性,表示该份样品未检出耐药性,但不能确定该感染者不存在耐药情况。

耐药检测方法包括基因型和表型检测,目前国内外多以基因型检测为主。

在以下情况进行HIV基因型耐药检测:
HAART后病毒载量下降不理想或抗病毒治疗失败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时;进行HAART前(如条件允许)。
对于抗病毒治疗失败者,耐药检测在病毒载量>400拷贝/ml且未停用抗病毒药物时进行,如已停药需在停药4周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
发病机制

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主要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HIV进入人体后,在24~48 h到达局部淋巴结,5 d左右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分,继而产生病毒血症,导致急性感染,以CD4+T淋巴细胞数量短期内一过性迅速减少为特点。
大多数感染者未经特殊治疗,CD4+T淋巴细胞数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
由于机体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包括无症状感染期和有症状感染期。
无症状感染期持续时间变化较大(数月至数十年不等)平均约8年,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多为800个/μl至350个/μl)
进入有症状期后CD4+T淋巴细胞再次快速地减少,多数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50个/μl以下,部分晚期患者甚至降至200个/μl以下,并快速减少


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快速进展和长期缓慢进展3种转归
影响HIV感染临床转归的主要因素有病毒、宿主免疫和遗传背景等。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病情进展较快,感染后多数在4~5年进展到艾滋病期。

人体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对抗HIV的感染。
黏膜是HIV侵入机体的主要门户,又是HIV增殖的场所,是HIV通过性途径传播的重要通道。
女性宫颈、阴道和男性包皮上皮组织中有大量的朗格汉斯细胞,它们表达HIV识别的细胞表面受体CD4、CCR5和不同模式识别受体(PRRs)。
朗格汉斯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捕获HIV传递给T淋巴细胞,发挥"特洛伊木马"的作用。
HIV也能通过破损的黏膜组织进入人体,随即局部固有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和γδT细胞等进行识别、内吞并杀伤处理后将病毒抗原提呈给适应性免疫系统,之后2~12周人体即产生针对HIV蛋白的各种特异性抗体,其中(广谱)中和抗体和Fcγ受体介导的非中和抑制性抗体在控制病毒复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特异性细胞免疫主要有HIV特异性CD4+ 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和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CTL)。

绝大多数患者经HAART后,HIV所引起的免疫异常改变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即免疫功能重建,包括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免疫功能的恢复。
来源: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J]. 中华内科杂志,2018,57(12):867-884. 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8.12.002.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