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

指南共识专辑 离床医学 2023-11-22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亦称艾滋病病毒。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

1.流行现况: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截至2017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患者3 690万例,当年新发HIV感染者180万例,有2 170万例正在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俗称"鸡尾酒疗法",现在又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在继续推行综合、强化的干预措施基础上,提出"90-90-90策略",即存活的HIV/AIDS患者90%被检测出,诊断的HIV/AIDS患者90%接受规范的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90%达到病毒被抑制,并规划到2020年,将年新发感染人数控制在50万以下。
截至2017年底,我国报告的现存活HIV/AIDS患者758 610例,当年新发现HIV/AIDS患者134 512例(其中95%以上均是通过性途径感染),当年报告死亡30 718例。

2.传染源:
是被HIV感染的人,包括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

3.感染和传播途径:
经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经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文身等)
经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高风险人群:
主要有男男同性性行为者、
静脉注射毒品者、
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
多性伴人群、
性传播感染(STI)群体。

4.疫情报告:
推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VCT)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咨询和检测(PITC),对发现的HIV/AIDS患者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医学管理:
遵循隐私保密原则,加强对HIV/AIDS患者的随访,及时给予规范的综合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提供必要的医学和心理咨询(包括预防HIV/AIDS患者继续传播HIV的健康处方)全程管理措施。

病原学特征

HIV属于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为直径100~120 nm的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

核心由衣壳蛋白(CA,p24)所组成,衣壳内包括两条完全一样的病毒单股正链RNA、核壳蛋白(NC)和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类,含有反转录酶(RT,p51/p66)、整合酶(IN,p32)和蛋白酶(PR,p10);
HIV最外层为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的膜质结构,其中嵌有外膜糖蛋白gp120和跨膜糖蛋白gp41;
包膜结构之下的是基质蛋白(MA,p17),形成一个病毒内壳。

HIV基因组全长约9.7 kb,含有3个结构基因(gag、pol和env)、2个调节基因(tat反式激活因子和rev毒粒蛋白表达调节因子)和4个辅助基因(nef负调控因子、vpr病毒蛋白r、vpu病毒蛋白u和vif病毒感染因子)


我国以HIV-1为主要流行株,已发现的有A、B(欧美B)、B′(泰国B)、C、D、F、G、H、J和K10个亚型,还有不同流行重组型(CRFs),目前流行的HIV-1主要亚型是AE重组型和BC重组型。
1999年起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现有少数HIV-2型感染者。

HIV需借助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包括第一受体(CD4,主要受体)和第二受体(CCR5或CXCR4等辅助受体)
根据HIV对辅助受体利用的特性将HIV分为X4和R5毒株
R5型病毒通常只利用CCR5受体,而X4型病毒常常同时利用CXCR4、CCR5和CCR3受体。
值得注意的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HIV常利用CCR5作为辅助受体,而在疾病进程晚期时病毒常利用CXCR4作为辅助受体。

HIV在人体细胞内的感染过程包括:

(1)吸附、膜融合及穿入:
HIV-1感染人体后,选择性地吸附于靶细胞的CD4受体上,在辅助受体的帮助下进入宿主细胞;

(2)反转录、入核及整合:
胞质中病毒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形成互补DNA(cDNA),在DNA聚合酶作用下病毒双链线性DNA在胞质完成合成。
进入细胞核内,在整合酶的作用下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这种整合到宿主DNA后的病毒DNA即被称为"前病毒";

(3)转录及翻译:
前病毒被活化而进行自身转录时,在细胞RNA聚合酶的催化下,病毒DNA转录形成RNA,一些RNA经加帽加尾成为病毒的子代基因组RNA;
另一些RNA经拼接而成为病毒mRNA,在细胞核蛋白体上转译成病毒的结构蛋白(Gag、Gag-Pol和Env前体蛋白)和各种非结构蛋白,合成的病毒蛋白在内质网核糖体进行糖化和加工,在蛋白酶作用下裂解,产生子代病毒的蛋白和酶类;

(4)装配、成熟及出芽:
Gag和Gag-Pol前体蛋白与病毒子代基因组RNA在细胞膜的内面进行包装,gp120和gp41转运到细胞膜的表面,与正在出芽的Gag和MA相结合,通过芽生从细胞膜上获得病毒体的包膜,形成独立的病毒颗粒。
在出芽的中期或晚期,病毒颗粒中的Gag和Gag-Pol前体蛋白在病毒自身的蛋白酶作用下裂解成更小的病毒蛋白,包括Gag中的p17、p24、p7、p6以及Pol中的反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
这些病毒蛋白与子代基因组RNA再进一步地组合,最后形成具有传染性的、成熟的病毒颗粒。


来源: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J]. 中华内科杂志,2018,57(12):867-884. 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8.12.002.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