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安夜空】第32期 | 李欢:路

胡青丝 黄山日报
2024-08-28


让文学唤醒梦想,用艺术点缀人生



青 丝 有 言




我们既是儿子,也是父亲——中国传统的父亲形象是默默无闻的,他们扛着锄头,迎着朝阳出发,流着汗,弯着腰,直到夕阳西下,在余晖中才得以返程。李欢笔下的路是农村大多数父亲的路,也是一代人的路,这条路承载了少年的记忆和梦想,有狗尾巴草、野花,有油条的香味,有宽阔的背影,在尘土飞扬中,把一个父亲变成另一个父亲。李欢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但他身体里还流淌着浪漫的情怀,在他和父亲背对夕阳并肩行走的那一刻,父亲这一词所蕴含的精神在时空中得以传承。






 少  年 








李  欢




我仿佛又看见了那条坑坑洼洼的石子路。


父亲是个木匠,一个近乎失业了的老木匠。但别看现在冷冷清清,时间倒回二十多年前,他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师傅。他打出来的家具,不但样式好看、结构坚固,而且不需要用一颗钉子。哪家又要盖新房,或是谁家又要娶新媳妇了,都要早早地来“订工”。约好时间把父亲请过去,好酒好肉地招待着,为的就是他那一刨一凿的好手艺。


每到冬天,田地里的活都干完了,却是父亲最忙的时候到了。白天到东家去上工,晚上就在家里“加夜班”,打点桌子凳子之类的家具,拿到集市上去卖。吃过晚饭,父亲就会将餐桌挪到一旁,再把他的工具台搬出来,敲敲打打,叮叮当当。数不清多少次,年幼的我在这种叮当声中睡去,又在叮当声中醒来。也就是在这样的叮当声中,父亲把清贫的家一点点敲得有声有色。





一张八仙桌,四条长板凳,父亲两个晚上就可以打好。然后就是等到赶集的日子,拉去卖。立下汗马功劳的,是父亲的二八大杠。桌子和板凳,是如何被他牢牢捆在自行车上的,我至今弄不清楚——尽管我蹲在门口看过好多遍。父亲是不愿带我去的,东西本来就多,再加上路途遥远。但经不住我再三哀求,他每次都是把喜笑颜开的我,抱了坐在自行车的大杠上。我想,那也算是C位吧。


要想卖个好价钱,必须赶早,天还没亮父亲就载着我出发了。出村不远便是大路,对,就是那条坑坑洼洼的石子路。那时没有水泥路,更别提柏油路了,土路稍加修填,便成了我们通往镇上的要道。路两边都是稻田,零零星星地立着几棵大树,还有一条窄窄的小溪。这条路人走,牛也走,天晴走,下雨也走。日子久了,路面难免坑坑洼洼,有时还会留下大大小小的水坑。





农村的早晨,尽管天没有亮,但一路上却是车水马龙。放牛的,打草的,赶集的,你呼我喊,竟有些热闹。我喜欢跟父亲去赶集,却不喜欢去往集市的这条路,因为,它太热闹了。认识父亲的人很多,他们总是热情地和父亲打着招呼,拉着家常。我不想和他们打招呼,不想让他们看到我们奔波的“窘样”——或者说,我的“窘样”。我知道这是虚荣心在作祟,但我总是控制不住地把身子往后缩,把头往下低。我听着他们亲切地互打招呼,我看着路边枯黄的小草飞速后退,我感受着父亲胸膛里的温暖和他有力的心跳,但我就是不愿意抬头。最多就是在他喊我叫人时,侧过头应一声。这时总是能看见,阳光从一旁的屋顶射出,将父亲上衣的第一个扣眼,照得透亮。





我的小心思父亲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但这不妨碍我们赶集。父亲的手艺好,桌凳总是最先卖完,有的时候还没从自行车上卸下来便被人买走,甚至还预定好了下一批“货”。收钱的时候父亲总是会让我帮他再算一遍,当别人饶有兴趣地追问时,他便会自豪地说:“我家儿子数学都是考100分,他算肯定不会错。”其实那都是最简单的加法,还没上学的时候,父亲就教过我了。


东西卖完了,接下来才是我最喜欢的环节。菜市场门口有个卖早点的小摊,在路口摆了一口大大的铝锅,锅里是上下翻滚的热油,锅外是热气腾腾的油条,老远就能闻到香味。父亲知道我喜欢吃,每次回家特意路过这里,停下来买两根。一根给我吃,另一根扯开,一半他自己吃,留下的一半,自然是带回家给母亲吃。





前几日,父亲的体检报告显示,肝上见巨大占位性病变,我要带他去复查。见到我新买的小汽车,他竟然有些拘谨,小心翼翼地打开车门,慢慢吞吞地挪到副驾驶座上。好不容易坐下来,两膝却很不自然地张开着。我低头一看,左右脚的两个鞋底严严实实贴在了一起。


去往医院的路都是柏油路,既平整又宽敞,坐在车里没有丝毫的颠簸。父亲却一路低着头,一言不发。只有我问起一些家长里短时,他才会应上一声。快到医院的时候,朝阳从远方冒出了头,穿过层层薄雾,透过车窗,将父亲上衣领角的影子印在胸口。


我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多年前,洒落一地的木料,白亮崭新的桌凳,高高大大的自行车,还有香香脆脆的油条……这些就像我记忆里的小火车,车头缓缓驶出,车厢便跟着缓缓驶出。还有这个有着温暖胸膛和有力心跳的男人,这个教我1+1=2的男人,这个教我走路的男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走过了很多的路。有平整的水泥路,有宽敞的柏油路,有九转十八弯的山路,也有四通八达的水路……甚至还坐上了飞机,在天上飞来飞去。但我现在最想再走一遍的,却是儿时最不喜欢的,父亲载我走过很多次的,那条坑坑洼洼的石子路。


回想起来,那一路的景色应该很美。路旁的树上虽然没了叶子,却总是挂着几个红彤彤的柿子;两边的小草虽已枯黄,但走不远就会遇见不知名的野花,有黄的,也有紫的;浅浅的溪水清澈见底,绕过青苔密布的石头,打着旋儿流向远方;太阳升起,鸟儿们成群结队,从田野这头,飞向那头。只可惜自己那时年少,错过了路上这些美丽。


我侧过头,看见阳光又将他上衣的第一个扣眼,照得透亮。


过去,他载着我走向幸福。如今,我带着他去往希望。













作者简介:李欢,江西樟树人,中国自然资源作协会员,乐观向上的90后,用脚步丈量大山大河的地质工作者。作品散见于《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应急管理报》《黄山日报》等。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从一个故事到另一个故事,读世间百态,品百味人生,学海无涯,别来无恙。









标题题字:胡青丝 

配文图片:李  欢






文创设计:神兽工作室

策划:胡青丝

制作:胡纯

征稿邮箱:hsrbxayk@163.com

联系方式:13685591385(微信同步)



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题材不限。只要您有打动人心的瞬间,请务必记录下来,投给我们。可配图!可配乐!可搭配一切美好的元素。


要求:

原创首发!

要有正能量!

有温度!

有力度!

有深度!


稿件一旦被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值班编辑:程红妹   责任编辑:胡玉琪 
 二审:徐海生    终审:项其敏


 往期推荐 

🔗



【新安夜空】第1期 |  许春樵:那一刻连烟灰都不敢弹落

【新安夜空】第2期 | 程鹰:启蒙三昧

【新安夜空】第5期 |   陈先发:黑池坝笔记(节选)

【新安夜空】第6期 |  洪振秋:江南忆,最忆是徽州

【新安夜空】第8期 |  胡建斌:雨中,邂逅徽州

【新安夜空】第11期 |  黄山诗院:美丽四重奏

【新安夜空】第13期 |  孙婉君:好的……

【新安夜空】第14期 |  程亚星:黄山五绝

【新安夜空】第15期 |  许若齐:乡村小酒店

【新安夜空】第16期 |  黄山诗院:蝴蝶停在火车上

【新安夜空】第17期 |  谢光明:玉竹

【新安夜空】第18期 |  吴炯:温暖的木头

【新安夜空】第20期 |  李萍:嵯峨野

【新安夜空】第22期 |  袁良才:石耳王

【新安夜空】第23期 |  孙洁:朱村烟锁春满埠

【新安夜空】第24期 |  叶文俊:四季里的浪漫歌者

【新安夜空】第25期 |  汪远定:不负天地与江南

【新安夜空】第26期 |  吴宏庆:土匪来了

【新安夜空】第27期 |  汪燕燕:蓝墙

【新安夜空】第28期 |  黄良顺:黄山——始信峰的秋

【新安夜空】第29期 |  王建屯:岁月如“哥”

【新安夜空】第30期 |  许春樵:被修改的胃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