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暴雨冲出3000具骸骨,逝者几乎只有20岁左右,真相令所有人泪崩

志愿云 2024年09月12日 11:3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知否大叔 Author 知否大叔

点击上方蓝色字

关注志愿云官方公众号

作者:知否大叔
来源:知否大叔
ID:zhifoudashu

前言(与正文无关):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志愿云建立读者群啦!群内福利多多,欢迎大家长按文末二维码加入群聊,我们一起阅读、思考、成长~


2010年9月,湖北宜昌市黄花乡下了一场暴雨。


暴雨过后,附近的高速修建地基上突然出现了一大堆白骨,吓得施工人员尖叫出声:


“全是白骨啊!”



其实,在工地挖出白骨也不算是闻所未闻,但挖出数量如此之多的尸骨实在令人胆寒。


施工人员不敢耽搁,立即上报相关部门。


很快,警方和专家都赶到了现场,对现场进行了封锁。


封锁现场后,专家们开始了小心翼翼地挖掘和清点工作。


清点过后,就连警方和专家都被震住了:尸骨数量竟高达三千之多!


封锁线外,众人看着一排又一排被摆放整齐的尸骨,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就在这时,当地一位老人站了出来,悲痛不已地说:


“我知道...我知道他们是谁!”


那么,这位老人到底是谁?这3000具尸骨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施工现场这位悲痛不已的老人叫秦德标,是土生土长的黄花乡人。


跟随着他的回忆,众人的思绪回到了8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拉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无数中华儿女远离故土、从军护国,开始了多年的顽强抵抗。


当年国民党75军预备第4师的官兵,就是在这里和日军展开了对抗。


由于对方人数多,再加上武器精良,几次战斗下来后,国军损失惨重。


有的战士失去了性命,也有战士身负重伤,只能下战场养伤。


为了安置受伤的士兵,国军在黄花乡南边村,也就是秦德彪老人家的附近,建了一所野战医院。


在保卫宜昌的战斗中受伤的抗战将士,都被送到这里治疗。


因为人手不足,当地很多村民自发到医院帮忙,秦德标的母亲就是其中一个。


医院是临时搭的,环境十分简陋,到处都躺着伤势惨重的战士。



彼时的秦德彪,尚且年幼。


一次,当他跟着母亲去医院,看到躺在担架上血流不止的士兵时,胆怯地问:


“母亲,他们是谁,他们这是怎么了?”


母亲告诉他,他们是英雄,是因为打鬼子才受伤的。


小孩子总是崇拜英雄,那天之后,秦德标就再也不害怕躺在担架上的士兵了,还经常找他们聊天。


可在战争面前,生命是脆弱的。


昨日还跟秦德标说笑讲故事的士兵,今天再叫的时候,却是怎么也叫不醒了。


由于伤员众多,当时的医疗条件又有限,许多受伤的将士都因救治无效而牺牲。


“起初,伤亡的战士是单独埋葬,可后来牺牲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单独埋葬,就挖了个大坑集体埋葬。


前前后后,总共掩埋了3000多人。”


秦德标老人说到这里的时候,泪流不止。


他再次哽咽道:“他们都是为了保护我们啊!”




随着挖掘工作的进行,葬坑的附近还发现了一块残破的石碑。


石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代表着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这是记录烈士名册的墓碑。


根据秦德标老人的描述以及残碑的记载,宜昌的文史专家终于找到了这段历史的记载:《宜昌县文史资料第9辑》。


这段文史资料,为我们还原了当年悲壮的历史。



在和日军对峙时期,最残酷的一场战役,当属1941年发生的“沙坝店子战斗”。


1941年,趁着日寇注意力转向东南亚及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失利,师指挥部对预4师10团下达命令:


夜袭沙坝店子。


凌晨两点,主攻队到达既定位置,在距离敌人据点300米处的山地上潜伏下来。


当时,日寇在每个据点都修筑了大量半永久性的工事和铁丝网。


众所周知,军用铁丝网是防御步兵的绝佳利器。


那上面不仅有尖锐的倒刺,还加装了可以响动的报警物品。


排除铁丝网的任务,可以说是异常艰巨。


尽管战士们已经足够小心谨慎,但还是不小心触动了日寇的警报。


1000多人,就这么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10团团长下令让战士们冲锋,但战士们用的都是利于疾行的轻武器,在日寇的掩体、重武器面前显而易见,毫无作用。


每冲锋一次、就倒下一批。


在这次战役中,10团的军官全部战死,最终仅剩13名士兵存活了下来。


阵亡的将士中,最小的是二等兵刘元海,牺牲时才15岁。


傅正模是国军75军预备4师的师长,当他知道这件事后,十分心痛。



为了安置阵亡将士的遗骸,他在小峰乡南边,买下三十亩地用作阵亡将士的公墓,


并在旁边建了一所野战医院,战斗中受伤后的战士们都被送到这里治疗。


但由于伤员众多,当时的医疗条件又有限,许多受伤的将士都在这里牺牲。



当年,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抗战英雄们,傅正模还特地留下了标记,后来修建了纪念碑。


上面刻着“不成功,便成仁”几个大字,以表示对牺牲战士们的敬意。


但无奈的是,后来4师遇到了改编,这支部队就此被打散。


在那个局势还未稳定的时代,有许多文件资料都在战乱中缺失了,更别说是一个已经“不存在”的4师。


日月更迭,世代交替。


这三千多名被埋葬在宜昌市南边村附近的战士,就这么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不见了。



直到2010年,湖北宜昌市修建宜巴高速公路,才让曾经的英雄再次被人们想起。


那些遥远而又陌生的名字,也重新有了温度。



而知情的秦德标老人,苦笑着说:


“当时我年纪小,后来英雄墓碑也丢失了,根本无法确认墓群在哪里,也不知道该找谁说这些事。”


他只能将这件事,默默藏在心里。


当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公之于众时,现场所有人无不泪目。


南边村有位叫张先爱的老人,他家没人参加过抗战,也没人在战争中牺牲。


但当他知道这件事后,自发为烈士们收集遗骨。


“他们是为我们牺牲的,应该好好守护。”



之后,地方政府马上着手为3000名烈士重修陵园与纪念碑,一些工人和群众更是自发性地参与了进来。


“三千余抗日将士遗骸在宜昌被发现,是中华儿女浴血抗日的历史见证。”


在无名之地沉睡数十年后,这些英雄们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殊荣。



后来,在英雄的埋骨之地,建起了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公路上行驶过亿万辆车,三峡库区的经济也被它推动,祖国的繁荣昌盛也被它见证。



一场暴雨,让我们记起了三千多名战士;


一个老人,揭开了一段悲壮又感人的过去。


首先,向那些为祖国付出生命和热血的战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他们是民族之魂,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骄傲,更是照亮民族未来的灯塔。


其次,作为中国军人,他们虽死犹荣。


不管是哪支军队,都是为抗战而牺牲的,更是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是铁骨铮铮的华夏儿女,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历史不会被忘记,英雄更不会被遗忘。


青山有幸埋忠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参考资料: 

南海网:追访湖北宜昌抗日国军墓地据传埋4700人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0/09/21/011160828.shtml

长江日报:75军一直战守宜昌至日本投降

百度百科:傅正模

百度百科:湖北宜昌抗战将士遗骸埋葬地

百度百科: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预备第四师

——END——

作者简介:知否大叔,80后自由写作人。三观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宽广;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志愿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87年前的今天,我们永不忘记!
87年,历史不忘,我们不忘
抗日战争中的建德
七七事变87周年|中国人,记住这一天
湖北暴雨冲出3000具骸骨,逝者几乎只有20岁左右,真相令所有人泪崩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