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丘吉尔谈欧美的绥靖政策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吃果读书 2022-08-23


欧美的绥靖政策
文:丘吉尔

1936年希特勒强占莱茵兰,1938年希特勒又兼并了奥地利,期间整整间隔了两年,这比我预想的要长。一切基本如我所料,只是这两次灾难间隔的时间略长一些罢了。


德国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加紧修建他们称之为“西墙”的莱茵兰防线。一道巨大的永久性或者半永久性防线日渐成型。陆军方面,德国已经开始实行完备的义务兵役制,他们的主力军团大多由充满热情的志愿兵组成。


德国陆军人数每个月都有所增加,而且组织方面也越来越成熟,士兵素质也日益提高。空军方面,德国不但继续保持优势,而且逐渐与英国拉开了差距,并大大超越了英国。


工业方面,德国的兵工厂也在高负荷运转,德国的工业体系完全变成了军工业,每个人都成了战争机器的一部分,机轮运转永不停歇,铁锤敲打昼夜不息。


1936年秋天,希特勒在德国开始实行一个四年经济计划,对经济进行了重组,以便在战时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外交方面,他建立起了“强大的联盟”,这是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提到的一种外交政策。希特勒与墨索里尼达成共识,形成了罗马一柏林轴心。


 

1936年中期以前,希特勒之所以能肆无忌惮地破坏条约,成功实施其侵略政策,并不是依靠自身的实力,而是巧妙利用了英、法两国的嫌隙和怯懦,以及美国隔岸观火的心态。


他固然知道自己的实力无法抵御对方的全力反抗,所以他最初的行动都是抱着侥幸心理,孤注一掷。他最大的赌博就是强占莱茵兰并在那里修筑防线,居然大获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的对手太过于优柔寡断,不敢接受挑战。


1938年,当他采取第二阶段行动时,他已经不再靠虚张声势了,他完全可以靠自身的实力攻城略地,这时候的德国已经拥有了雄厚的实力。当英法两国政府意识到这个可怕的变化时,为时已晚。



本文摘录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李国庆 等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04-205页。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六卷)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或许因为他的身份太特殊,或许因为他的文笔太惊艳,或许他的反思太深刻,这套书尚未全部写完,就已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丘吉尔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更被誉为20世纪“智商最高”的一个人。他的伟大,离不开良好教育,丰富的政治阅历和深厚的保守主义思想。但是他的作品版本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没有翻译完整,有的翻译水平总被书友指责,有的装帧缺乏美感。

为此,先知书店特意集齐他的两部曲。伟大的作家,绝不会写作平庸的作品。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亦是如此。“历史学家写不出这样的历史,因为没有知行合一。一般的政治家写不出这样的历史,因为没有他的思想与文字的底蕴。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丘吉尔:真正的伟大从来不需要歌颂
德国老兵:二战的报应都是德国人自己招来的
丘吉尔:至暗时刻,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

亲爱的书友,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序,而是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算法推荐。如果您希望还能再看到我们的文章,请点亮文末右下角“在看”↓↓↓
▼更多好书,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