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会写作文的坐到第一排

大卫 猫妙妙 2024-05-27
                       每天500字,与您在一起
第67 篇


防失联

现在就加诗人大卫



                  不会写作文的坐到第一排


                           诗人大卫



今天去睢宁县第四小学讲课,这个校名老让我想起五讲四美三热爱,校园在睢宁东关汽车站正南,树都很有理想的样子,我坐在车内,看树一棵一棵地从车窗外经过,也不知过了第几棵树,四小到了。


这个学校有两个没想到,第一,一进东门,两侧都是四叶草,这些草正在花期,陪同我的校长说,四叶草向阳而生,阳光强烈时花朵开得起劲,简直是怒放,阳光弱时,就抱紧自己。这些草有个性,向阳而生,向美而行,四叶草不是草,而是种图腾。


第二,四小搞过一个电影节,请了些著名演员过来,场面不小,通过墙上照片,我能感受到焰火还在燃烧。


今天听课主要以五年级为主,礼堂里坐得满满的,我扫了一眼台下,这些孩子们眼里有光,有清澈的东西在流淌。他们都带着纸与笔,还有一颗求知的心。


与孩子们交流,我不能坐着,虽然坐在上面讲,更有仪式感,更像回事,但我总觉得坐在那里,离孩子们不够近。我站在讲台上时,感觉我是个老师——当老师一直是我梦想——至少在讲课的那段时间里,我的梦想实现了。


我开讲的时候,并不是直接讲诗歌,而是让所有的孩子举起手,我的话音刚落地,孩子们的手,唰唰唰举起来了,我瞅了瞅,发现有的孩子举得若有若无,有的孩子举得若无若有,有的孩子压根就没举,我对孩子们强调,没举手的一定要举起来,举得越高越好。



果然,礼堂里全是举得高高的胳膊,那一刻我对孩子们说,你们一定要学会举手发言,我还举以色列的孩子说,他们放学回到家,妈妈不是问今天书读得怎么样,而是问孩子,今天又问了老师什么问题。会提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提问是对世界的探索,我鼓励孩子们要勇敢提问,勇敢举手——对,我就从举手这个动作开始,启发孩子们想象,比如,这举起的手像什么?有的回答像树,有的回答像光,反正好多稀奇古怪的比喻都有,我对孩子们启发的是,手举起来像个感叹号!


我又启发孩子们,腰弯了像什么?  有的说像骆驼(你家骆驼这么小?)有的说像桥,有的说像……当时回答人不少,我心目中理想答案是括号。经我这么一启发,孩子们马上转换思路了,我顺势说出了“括号”这两个字,并且背了一首我当初写的诗《括号》,曾经发在当时的《新华日报》上。



父亲的腰
弯成了括号
母亲的腰
也弯成了括号
括号里填注着
父亲的重担
与母亲的咳嗽



与孩子们谈诗歌,仅是表象,深度想谈的,其实是通过诗歌改变作文,甚至谈人生理念,甚至通过光速倒流——假如可以超过光速,那么我们可以往回走,其实我引入时光倒流这个概念,带孩子们复习一下历史。


我对孩子说,假如时光往回走,那么1949年之后会到民国,穿过1911年会到大清,再往上是明,元,宋,再往上穿越就会见到李白,杜甫,我们可以问一下“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喝的是什么酒?肯定不是现在这个度数,也就是低度的米酒。再往前穿越,就是汉朝暨秦朝了,很自然引出刘邦与项羽这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我说相对于刘邦与项羽,我更喜欢项羽,因为他有情有义,是个贵族。项羽虽败犹荣,不以成败论英雄。我鼓励孩子们做贵族——特别是新时代的精神贵族,诚实,守信,内心永远有滚烫的江河。贵族才是一个民族的永恒想象力,我唯一担心这种想象力消失。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让不爱作文,甚至一见作文就头疼的人,通过我的想象力讲座,会写作文,再也不惧,我让这些孩子坐到第一排来,我大声地说,不会写作文的坐到第一排——正好第一排是空的,孩子们非常主动,一点也不羞涩,扭捏,第一排竟然还不够坐的。


想象力主要靠启发,针对第一排孩子,我说春天有树,特别是柳树,长出的柳枝像什么? 孩子们说头发。我说既然是头发,我们可以由头发进一步想象这棵树是个“小姐姐”,那么这棵树就是长头发的小姐姐,那么树上的鸟儿是什么——马上有孩子说,发卡——这个比喻是我最想要的,孩子们果然说出来了。


我又启发道,树上有个鸟巢的话,那像什么呢,孩子们举手很踊跃,有的说像逗号,有的说像耳坠子——这个比喻就是坐在第一排,不会写作文的男孩说的,瘦瘦的,小小的,他后来还说了一个比喻,让我觉得他身上有天才的想象力。



我一边讲课,一边板书,我的字,自己看了都难受,我让孩子们形容一下,黑板被我这儿一笔,那儿一划,写得乱七八糟的,我说同学们把这种乱形容一下,刚才那个瘦瘦的,小小的男孩说,乱得像早晨的头发。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乱”字被用得这么形象,这么贴切,对于孩子们来说,用早晨的头发来形容乱,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给人新鲜感,让人过目不忘。乱得像头发,很一般,但加上早晨两个字就不一样了,关键这是一个不爱写作文的孩子,几乎不加思考脱口而出的。


第一排的孩子让我没想到的是举手特积极,我问到谁去过北京天安门看过升旗,仅有几个孩子举手,这些农村娃儿,甚至以后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去北京看升国旗,那怎么办?想象呗,好在电视里他们看过,于是我现场布置了一个作文题《想象天安门升国旗》。我边说国旗旗杆像什么,比如一棵树——马上有孩子,第一排右手的孩子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旗杆是一棵树,旗帜就像毛毛虫,往上爬,然后一展开就是蝴蝶。


后面有一个女孩,站起来说,旗杆是一条大路,旗帜就是骏马,它一下跑到顶端,赢得众人赞叹。


本来没有生命的东西,被这两个孩子写活了,


我借机说,写作文时,对于眼里的万物,我们要赋予它们生命感,这样就会显得亲切、自然,我举的例子是孩子们身上的校服,比如那能反光的拉链,像什么?


马上有孩子们接过话了,像铁轨。这个比喻真不孬,于是有一个孩子——我才不告诉你,又是那瘦瘦的,小小的孩子说——他的声音太小,当时又没有话筒,我鼓励他到台上来,我把话筒递到嘴边,他说校服闪光的拉链是高铁,我把它穿在身上,我就是火车司机,我要把它开往理想地方——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开往北京大学。校服——高铁——理想。作文就是这么简单,谁会想到校服拉链是铁轨呢,有了它,每一个孩子都变成了有理想的火车头。


有一个孩子性格应该比较安静,反其意而用之,她不用“高铁”,用的是“慢车”。



睢宁四小这些孩子们,对于校服的想象力,来自于我的一个小小的想象,我与孩子们互动,问他们拉链长得像不像牙齿?



下面的孩子马上说像,然后我说拉上拉链,他们马上说闭嘴,我说解开拉链,他们马上说校服要说话,我说既然如此,两件校服如果在一起,会不会说悄悄话?孩子们笑了,是不是哄堂大笑我已记不得了。


这堂课不仅是诗歌,我还告诉他们两句影响过我的西方谚语,一是多雾的早晨可能是个晴朗的天,一个是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句我刚开始就让他们做了,敢于举手,就答对了一半,任何时候演讲,我都鼓励孩子们勇敢举手,答错了没关系,因为举起手就成功了一半。



其实在演讲中,我还提到了标准答案这个问题,我用的例子是:冰化了是什么?当时绝大多数同学回答是水。这是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的答案,据说也是这道题的标准答案——但,我对这个答案是显然不满意的,我说除了这个答案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我反复问了几次,突然有个女生站出来说,老师,冰融化了就是春天。


那一刻的心跳竟然加快了,这个女孩的回答应该是满分。我不知道她喜不喜欢作文,下次如果还有机会讲课,对于这种打破常规思维,拆掉思维的墙的孩子,我一定要让他们坐到第一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