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大象日∣公众自然科普助力亚洲象保护

百万森林 中国绿化基金会订阅号
2024-09-05

近年来,亚洲象保护工作广受关注与重视。在西双版纳当地保护部门的持之以恒的努力之下,亚洲象保护收获了累累硕果,其种群数量不断上升。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大量科学、持续的保护工作,然而,公众对此却知之甚少,公众自然科普在亚洲象保护工作中显得愈发重要。看至文末,还有惊喜彩蛋!


图1: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亚洲象


图2:红外相机在小田坝食物源基地监测到的亚洲象


自2019年起,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联合国环境署一同发起了“为生命呐喊——拯救濒危亚洲象行动”这一公益项目,其目标在于呼吁更多的社会公众将目光投向亚洲象的保护。为使广大公众能够领略西双版纳的自然风貌,全方位认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本项目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管护站规划并构建了一整套面向公众的自然科普展示呈现系统。


生态保护专家、动植物学者和专业的自然设计师通力合作,经过一年的精心设计和建设,2023年底,一套信息全面、制作精良、内容丰富殷实、充满巧思的公众自然科普展示系统在关坪管护站建立起来。


图3:专家现场测量瞭望塔墙绘数据


图4:现场记录物种特征


01 科普展板


科普展板全面地呈现西双版纳的自然生态特征以及保护区的工作成果。在生态特征方面,展板充分彰显出西双版纳作为“东南亚热带雨林”北大门所具有的独特性与重要性,全方位展现西双版纳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向公众表明,西双版纳不单拥有热带雨林,还涵盖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八大类植被类型。保护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全球性生态意义,是推进整个中南半岛生态保护的关键支撑点与重要纽带。


图5: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特征展板


在保护区工作方面,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乃是我国热带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热带重要生物类群分布最为集中、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最为完整的大型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其保护对象为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以及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及其生境。公众相对熟悉的亚洲象保护工作仅仅是整体保护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并且是服务于整体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同时,展板还介绍了保护区常规开展的十大类保护工作以及不同的保护项目。


图6:  社会公众探访关坪管护站的自然科普展示呈现系统


02 标识牌体系


全新研发的物种标识牌,更注重直观有趣、内容丰富以及体系化。该标识牌配套6类25种物种特征标志,例如植物的生活形态、传粉模式、大象能否食用等,使整套标识牌趣味横生,充满探索与发现的乐趣。通过标识牌,每个物种的特色和生存策略得以展现,让每个物种都富有故事感,从而引发公众的探索欲望。此外,标识牌还配备了精美且特征清晰的物种特征展示图,均为手绘的自然科普画,方便公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找到对应植物,并掌握观察方法。


图7:独具特色的物种解说牌


图8:物种特征标志说明牌


03 雨林结构墙绘


在关坪管护站一旁的山顶处,矗立着一座防火瞭望塔,其为7层构造。6层的内部空间仿若雨林一般,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恰好能够规划出一个拾级而上的雨林结构展示区域,对雨林的地面层、中间层、树冠层等进行分层展示。基于此,我们决定采用巨幅墙绘的形式,逼真地展现复杂的雨林结构以及物种构成特性。最终,一幅完整的、层次分明且覆盖6层墙体的巨幅雨林墙绘得以呈现。每层都对应着不一样的雨林层次,均拥有该层森林的典型动植物,贯通起来则是一幅完整的雨林群落景观还原图,更是一幅自然艺术创作佳品。当在瞭望塔内拾级而上时,能够逐层地知晓雨林的结构与特点,直观生动、逻辑清晰又层次分明,乃是国内迄今为止未曾出现过的森林结构展示方式,充分与周边真实的自然环境相互呼应,使得公众在欣赏美妙的自然艺术作品之际,提升对生物多样性的科学认知水平。


图9:关坪管护站的防火瞭望塔


图10:防火瞭望塔内部的雨林结构展示墙绘


图11:防火瞭望塔内部的雨林结构展示墙绘


关坪管护站这套独树一帜的公众自然科普展示呈现系统,开辟了公众自然科普的崭新思路,实现了更强大且更科学的功能性。它能够让公众更出色地观察和探寻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化作助力公众科学认知保护亚洲象的一把密钥,引领探访者持续地去探索大自然、关注亚洲象保护。


惊喜彩蛋



本单曲由伊利x中国绿化基金会x新华网x喜马拉雅在2024年世界大象日首发联合发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绿化基金会订阅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