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用债净融资转正,广义基金继续减持——1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

周岳、周冰倩 岳读债市 2023-03-15

基本结论

  • 1月托管量增幅环比下降。截至2023年1月末,中债登、上清所托管量合计127.99万亿元,较12月末增加2,501亿元,增加额环比减少1,539亿元,增量主要来源于地方债(4,170亿元)和超短融(1,539亿元)。其中:中债登债券托管量96.59万亿元,环比增加1,180亿元,增量主要来源于地方债(4,170亿元);上清所债券托管量31.39万亿元,环比增加1,322亿元,其中超短融环比增加1,539亿元。


  • 分债券类型看,利率债净融资环比下降,信用债融资转为净流入,同业存单融资转为净偿还。1)1月利率债发行量环比下降3.44%,净融资环比下降33.74%。托管量环比增加2,182亿元(增加额环比减少2,614亿元),国债、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银行债托管量分别环比变动-30亿元、4,170亿元和-1,958亿元。2)1月信用债(含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口径)净融资额为1,148亿元,由12月的净偿还(-5,235亿元)转为净流入,信用债托管量环比增加1,019亿元(12月环比为-4,919亿元)。其中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环比分别变动-415亿元、-31亿元、-74亿元、1,539亿元。3)1月同业存单发行量环比下降43.42%,净融资额环比由12月的净流入(3,413亿元)转为净流出,为-534亿元,托管规模环比减少535亿元。


  • 分机构看,商业银行为配债主力,广义基金继续减持。1)商业银行增持利率债6,461亿元、信用债1,895亿元、同业存单3,749亿元。2)广义基金减持利率债2,761亿元、信用债1,103亿元、同业存单3,314亿元。3)券商减持利率债454亿元,增持信用债145亿元,减持同业存单168亿元。4)保险增持利率债254亿元,增持信用债12亿元,增持同业存单19亿元。5)境外机构减持利率债869亿元、信用债38亿元、同业存单158亿元。


  • 杠杆率回升。根据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数据估算,预计1月末债市杠杆率为110.9%,较12月末增加3.27个百分点。


  •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变动;信用风险大幅增加。


2023年1月末,中债登、上清所债券总托管量127.99万亿元,较上月增加2,501亿元。我们从主要券种和不同机构配债行为两方面进行分析,供投资者参考。


一、信用债净融资转正

截至2023年1月末,中债登、上清所托管量合计127.99万亿元,较12月末增加2,501亿元,增加额环比减少1,539亿元,增量主要来源于地方债(4,170亿元)和超短融(1,539亿元)。其中:中债登债券托管量96.59万亿元,环比增加1,180亿元,增量主要来源于地方债(4,170亿元);上清所债券托管量31.39万亿元,环比增加1,322亿元,其中超短融环比增加1,539亿元。


分债券类型看,利率债净融资环比下降,信用债融资转为净流入,同业存单融资转为净偿还。

1)1月利率债发行量为17,485亿元,环比下降3.44%,净融资5,375亿元,环比下降33.74%。托管量环比增加2,182亿元(增加额环比减少2,614亿元),商业银行为最主要增持机构。国债、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银行债托管量分别环比变动-30亿元、4,170亿元和-1,958亿元,其中商业银行分别增持国债2,157亿元、地方债3,394亿元、政策性银行债910亿元。


2)1月信用债(含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口径)净融资额为1,148亿元,由12月的净偿还(-5,235亿元)转为净流入,信用债托管量环比增加1,019亿元(12月环比为-4,919亿元)。其中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环比分别变动-415亿元、-31亿元、-74亿元、1,539亿元,广义基金大幅减持信用债,商业银行则大幅增持。


3)1月同业存单发行量环比下降43.42%,净融资额环比由12月的净流入(3,413亿元)转为净流出,为-534亿元,托管规模环比减少535亿元,广义基金大幅减持3,314亿元,商业银行则增持3,749亿元。


二、广义基金继续减持

分机构看,商业银行为配债主力,广义基金继续减持。1月,国债发行规模环比下降56.44%,净融资额环比下降98.33%,商业银行增持较多,为2,157亿元,广义基金和境外机构则分别减持726亿元和663亿元。地方债发行规模环比大幅增加5,520亿元,净融资额环比增加6,146亿元,除证券和信用社外,其余机构均增持地方债;政金债发行量环比增长89.94%,净融资额由12月的净流入(1,760亿元)转为净流出(-1,058亿元),商业银行增持910亿元,广义基金则减持2,590亿元。

 

信用债方面,广义基金减持规模较大,为1,103亿元,商业银行和证券则分别增持1,895亿元和145亿元,其他机构变化不大。同业存单方面,商业银行大幅增持3,749亿元,广义基金则减持3,314亿元。此外,广义基金减持商业银行债785亿元,商业银行则增持234亿元。


商业银行增持利率债、同业存单及信用债。1月,商业银行增持利率债6,461亿元,其中增持国债2,157亿元、地方债3,394亿元、政策性银行债910亿元;增持信用债1,895亿元,其中分别增持超短融和中票1,010亿元和679亿元。此外,商业银行增持同业存单3,749亿元。


广义基金减持同业存单、信用债及利率债。1月,广义基金减持利率债2,761亿元,主要为减持政金债和国债,减持规模分别为2,590亿元和726亿元;减持信用债1,103亿元,其中中票、企业债和短融减持规模分别为867亿元、438亿元和122亿元;减持同业存单3,314亿元。


券商增持信用债,减持利率债和同业存单。1月,券商减持利率债454亿元,国债、地方债和政金债减持规模分别为150亿元、267亿元和37亿元;增持信用债145亿元,主要为中票;减持同业存单168亿元。


保险小幅增持利率债和同业存单及信用债。1月,保险增持利率债254亿元,其中减持国债35亿元、政金债78亿元,增持地方债366亿元;增持信用债12亿元;增持同业存单19亿元。


外资减持利率债、同业存单及信用债。1月,境外机构减持利率债869亿元,其中减持国债663亿元和政金债220亿元,增持14亿元地方债;减持信用债38亿元;减持同业存单158亿元。


三、杠杆率回升

2021年3月起中债登不再公布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余额,我们根据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数据估算,预计1月末债市杠杆率为110.9%,较12月末增加3.27个百分点。


四、小结

1月托管量增幅环比下降。截至2023年1月末,中债登、上清所托管量合计127.99万亿元,较12月末增加2,501亿元,增加额环比减少1,539亿元,增量主要来源于地方债(4,170亿元)和超短融(1,539亿元)。其中:中债登债券托管量96.59万亿元,环比增加1,180亿元;上清所债券托管量31.39万亿元,环比增加1,322亿元。


分债券类型看,利率债托管量环比增加2,182亿元(增加额环比减少2,614亿元),国债、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银行债托管量分别环比变动-30亿元、4,170亿元和-1,958亿元。信用债托管量环比增加1,019亿元(12月环比为-4,919亿元)。其中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环比分别变动-415亿元、-31亿元、-74亿元、1,539亿元。同业存单托管规模环比减少535亿元。

 

分机构看,商业银行为配债主力,广义基金继续减持。商业银行增持利率债6,461亿元、信用债1,895亿元、同业存单3,749亿元。广义基金减持利率债2,761亿元、信用债1,103亿元、同业存单3,314亿元。券商减持利率债454亿元,增持信用债145亿元,减持同业存单168亿元。保险增持利率债254亿元,增持信用债12亿元,增持同业存单19亿元。境外机构减持利率债869亿元、信用债38亿元、同业存单158亿元。

 

杠杆率回升。根据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数据估算,预计1月末债市杠杆率为110.9%,较12月末增加3.27个百分点。


五、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超预期变动;信用风险大幅增加。


证券研究报告:信用债净融资转正,广义基金继续减持——1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2月20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泰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周岳 | SAC编号:S0740520100003 | 邮箱:zhouyue@r.qlzq.com.cn

周冰倩(研究助理) | 邮箱:zhoubq@r.qlzq.com.cn

长按关注 岳读债市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中泰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若您非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中泰证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中泰证券的客户。感谢您给与的理解与配合,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订阅号为中泰证券固收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泰证券固收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泰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中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