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孙燕姿 艺术的迭代?

话说佛山
2024-09-01

今年以来,AIGC创作落地生花,前有AI马斯克与AI乔布斯跨时空对谈、AI李白与AI林黛玉诗词论战,后有AI孙燕姿翻唱周杰伦的《发如雪》在B站获上百万播放量。

据了解,目前B站上与“AI孙燕姿”翻唱歌曲的相关视频已达数百个,翻唱歌曲跨度之大,从流行、摇滚再到“魔性”,没有“AI孙燕姿”驾驭不了的曲风。

对于AI孙燕姿的翻唱,不少网友表达了难以掩饰地喜悦,有人在社交平台直呼“太上头”。

“AI孙燕姿”翻唱火出圈

在网站搜索“AI孙燕姿”,网页跳出了上百条相关翻唱视频,翻唱歌曲除了周杰伦经典歌曲《发如雪》《爱在西元前》外,还有不少经典流行歌曲,如张国荣的《沉默是金》、伍佰的《被动》、柳爽的《漠河舞厅》,以及刘欢的《好汉歌》等。截至目前,这些视频的播放量在上万到上百万不等。

如果说播放量能体现出网友对AI孙燕姿歌曲的好奇与喜爱,那相关视频弹幕和评论则反映出网友们的期待。有网友评论称,“那么多歌手的音色AI,孙燕姿的最百搭,就算有瑕疵,大多都还是很有辨识度,”还有网友“建议全部把周杰伦的AI成孙燕姿。”

能翻唱一切歌曲的AI孙燕姿,正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下的产物。

据了解,目前有两个比较火的开源项目,分别是so-vits-svc和RVC,它们都使用了一种叫做 VITS 的模型,后者原本主要用于文本生成语音,但是经过改造,可以直接将音色特征作为输入,不需要转换成文本,就可以实现任意歌曲的音色转换。

《电脑报》报道称,按照目前的技术,歌手的唱腔、技巧和风格还很难完全模仿,但音色已经基本能1:1复制了。AI 孙燕姿就是利用这些技术,将孙燕姿的音色特征提取出来,然后用它来翻唱其他歌手的歌曲。

在这些教程的辅助下,仅凭数段音频,就能用一个人工智能生成式模型来合成目标音色的音频,王心凌用甜美的声音唱《套马杆》、郭德纲来段英文说唱……各种奇特翻唱也在社交平台涌现。

上述媒体报道称,AI 孙燕姿的创作者之一Rcell表示,他和团队经过半年时间做了上百组实验,采集了孙燕姿的四张专辑《孙燕姿 同名专辑》《克卜勒》《逆光》《是时候》,共计约 100首歌曲作为训练数据,才得出了当前的最优解。他们还尝试了其他歌手的音色转换,比如周杰伦、林俊杰、王菲等,但效果都不如孙燕姿的好。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指一类能够让计算机从数据中自动学习模式(patterns)并根据这些模式做出预测或决策的算法和技术。它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也是当下最具前景和热门的领域之一。

机器学习的应用场景

机器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以下是一些例子:

  • 金融:信用评估、风险管理、欺诈检测等。

  • 医疗:疾病预测、辅助诊断、药物研发等。

  • 零售:商品推荐、库存管理、价格优化等。

  • 物流:路径规划、配送优化等。

  • 媒体:内容分类、广告投放、舆情监测等。

在这些应用场景中,机器学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用户体验。

AI为音乐领域带来的变革,更值得讨论的不是所谓的替代(为什么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工作)——即便AI能通过声音训练和细致的音色替换,实现很多技法的迁移,唱出一首足够以假乱真的歌曲(事实上假和真的概念,在未来也将被重构)。但替代歌手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演唱本身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事关歌手、舞台、观众,以及联结这些元素的故事、情感。要替代这一整个过程,还需要些时日。每一个歌手与我们的共同记忆,暂时无法替代。

眼前AI带来的变革,更可能是对艺术概念的重构,从音乐到绘画,都已有征兆,甚至渐成事实。

图源孙燕姿微博


科技生产力的发展,让很多曾经的“稀缺”,变得不再稀缺。过去,一个老司机是稀缺的,他熟悉一座城市的每一条道路,拥有几十年的驾龄,能设计出最精简的路线,高效、平稳地将每一个乘客送到目的地。

后来,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二十年的司机,看着手上的方向盘像是被一个看不见的幽灵操控了一般,顺畅、果敢地转弯、变道、加速。对他来说,过去二十年积淀的骄傲,顷刻崩塌。摧毁这一切的,是高精地图、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算法......

稀缺变得不再稀缺,依靠经年累月孕育所得的经验,可被复制、粘贴,然后批量生产。

唱功也是如此。一切转音、假声,一切天赋般的高音、低音,都可以移植到任一一首歌上面。甚至,为《青藏高原》再升一个key。

除了歌曲中的感情。恰恰相反,感情不是主观的,它是真实故事抽象化的表达。而所幸,AI没有故事。

未来,对歌手来说,唱功仍值得骄傲,因为很多人做不到。但没那么让人骄傲了,因为AI有着当下最好的唱功。当歌手唱起高音时,它像一个幽灵一样在歌手耳边说到,一切都是可复制的方法论。

过去,最逼真的肖像画是艺术,直到相机发明。打算盘是一门艺术,直到计算机发明。其实我们经历过无数次,关于艺术概念的重构。每一次,都是一些艺术被打入技法的冷宫,然后建构出新的艺术概念。因而,稀缺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稀缺,不是线性发展、不断收缩边界的过程,而是新老交替、滚动向前。

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工具是人类躯体的衍生。工具通过进化,让眼睛看到的顷刻成像,让嘴巴唱出的都能动听,让脑子思索的都能优美、严谨地表达出来。AI因而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完人”,或者说是人类的大合集,但不是“超人”。它有所有人的所长,可以无条件地为所有人所驱使。也和人形成了某种竞争关系,AI无法在当下超越人的器官在高度上的极限,只是在效率上碾压。

于是,艺术最终都将只事关最顶端的那一小撮人,他们具有某种“超越性”,以不可捉摸的思想与行动,打破逻辑,去创造AI无法创造的事物。但即便如此,艺术可能也只在某种超越性的技法诞生的那一刻,被称之为艺术。此后,它将立刻进入批量化的生产,沦为一种过时的技法。再好的歌词、编曲、唱法,一旦被列入数据库加以训练,被无数人进行二次创作。它本身的惊艳就会无可避免地被消解、淡化——AI能以无限接近于零的时差,跟上人类所有的进步。

于是,身为人的稀缺与骄傲,仅在那无限接近于零,但又永不为零的时差之中。艺术因此可能会成为一种历史。人们不会再惊艳于某种技法,而是惊艳于一个关于创造的短暂故事,和故事背后的人。

  相关链接


关于AI 是否危险,专家们已分裂成两派

意大利宣布禁止使用ChatGPT!对开发公司立案调查

关于6G、ChatGPT,信息量很大
佛山 Vs 泉州,ChatGPT点睇?
ChatGPT火爆,谷歌、微软、苹果都急了
微软GPT-4,“打工人”终结者?一键PPT,几秒出表格,人均AI助手的时代来了
严防AI作弊!围甲联赛在卫生间内安装手机信号屏蔽器
AI花20分钟写的论文,拿了A!
千灯湖金融高新区公园也AI

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YYDS”、“躺平”、“元宇宙”上榜
巨头纷纷入局!“元宇宙”究竟是什么?
网友反映智能公交站牌毫无作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说佛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