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安夜空】第7期 | 王美怡:覆盆子与韭菜花

胡青丝 黄山日报
2024-08-28

让文学唤醒梦想,用艺术点缀人生




【青丝有言】




王美怡的文字自有一股清凉芬芳。清凉,来源于静,如小桥流水,如松间明月,如身着旗袍的王美怡本人,这种静美是她多年涵泳诗书美学、历史文化之间而形成的一种心境。而芬芳却如此浓烈,像一杯酒,一杯红酒,一杯覆盆子酿就的绝世好酒。如同少时在山花间望见覆盆子,诱惑且危险,最终还是伸出手去。因为,美一直就在那里,不曾消失过。




Andrea Ceccomori - Per Aerem 风



【名  家】

▲▲▲





王美怡


苏东坡对有一种植物似乎有些偏好,那就是覆盆子。在黄州时,他写信给好友章质夫,信不长,但极有风致。录如下:


“某启。承喻慎静以处忧患。非心爱我之深,何以及此,谨置之座右也。《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七夕》词亦录呈。药方付徐令去,惟细辨。覆盆子若不真,即无效。前者路傍摘者,此土人谓之插秧莓,三四月花,五六月熟,其子酸甜可食,当阴乾其子用之。今市人卖者,乃是花鸦莓,九月熟,与《本草》所说不同,不可妄用。想子已寄君猷矣。”





这“四五月花,五六月熟”的小果子,在南方的山野里,是很常见的植物。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也写到它,说它“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我老记得小时候在湘西的山野间,太阳把岩石晒得很烫了,满山的草木都被烘出野香,山路两旁的野草棘藜丛里,到处可以看到这些红艳艳的覆盆子,采一颗丢进嘴里,甜中带酸,好吃极了。夏天在湘西的山间采覆盆子,被太阳晒得满脸通红,却着了迷似的,乐此不疲。捧着一小袋红珍珠一样的覆盆子回家,用清水盛在白瓷盆里,心里美极了。





因了这种种过去的记忆,读苏东坡的这封信札时,就觉得亲切,有味道。苏东坡在中国文人里,是最会生活,最有人情味的。他酿酒,做菜,啜茶,闲聊,在不同的季节采摘不同的植物送给朋友。他是有很多朋友的,他对朋友很好。他的好文章,都是和他的生活细节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那些书札,其实就是一些生活实录,只是这实录里,渗进了一些别样的情味,像清茶,像淡酒,让人忘不了。比如他的《覆盆子帖》,也是写给朋友的信札:


“覆盆子甚烦采寄,感怍之至。令子一相访,值出未见,当令人呼见之也。季常先生一书,并信物一小角,请送达。轼白。”





朋友也是风雅的人,初夏时节采来鲜甜的覆盆子,送给东坡先生。收到礼物的东坡先生就坐在书案前,挥毫写下这封短札。字写得萧散有致,像写字的人一样,不拘形迹,散淡潇洒。


有一天在友人的书房里,看到墙上挂的马一浮先生所临的《覆盆子帖》,也是那么清雅有致,忍不住盯着看了好久,心里无端地感动。想起那句很熟悉的话:这真是一个圣境。这是沈从文先生说的,他好多年前在湘西的水边,叹息着说了这句话。


好的艺术作品,都是与天地万物相通的,都有草木的气息,家常的情味。这样的艺术家,永远让人忘不了。





不由又想到五代时期的杨凝式和他的《韭花帖》。这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的名帖也是一封信札,是很耐读的小品:


“昼寝乍兴,朝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凝式状。”


杨凝式午睡醒来,窗外秋光正好。朋友送来韭花一盘,清香诱人。于是杨凝式铺纸磨墨,写信答谢友人。他心情闲散,下笔不疾不徐,胜似闲庭信步,欲走欲留,且行且止,一派简淡洒脱的魏晋风神。这“心闲气静时一挥”的作品,带着新舂的韭菜花的香味,还有平常日子的新鲜与真切,让人爱不释手,成了旷世墨宝。黄山谷曾喻之为“散僧入圣”,写诗赞叹:“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杨凝式是个怎样的书法家呢?《旧五代史·本传》载:


“凝式虽历仕五代,以心疾闲居,故时人目以风子,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即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迹,辄流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若与神会。” 


生活在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的时代里,杨凝式自号“杨风子”,佯狂以智自脱,成为梁、唐、晋、汉、周五朝元老,官至太子太保。他平素喜游寺庙,爱以粉墙素壁作纸,挥毫泼墨。此等奔放奇逸之举,只有深谙书中三昧的“杨风子”才能为之。不光字好,诗也绝佳。比如题华严院的名句:“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





杨凝式是由唐代的颜柳欧褚到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间的一个过渡人物,对苏黄二人影响尤大。苏东坡叹曰:“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磨灭,五代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实乃知音言说。


再说说杨凝式喜欢的韭菜花。在乡间,现在还有舂韭菜花的习俗。把晾干水分的韭菜花装入一个干净篮子里,用一个小碗装一些食盐,一个小碗装一点明矾(据说,放明矾捣出的韭菜花能保持翠绿,不会变黑),再备些去核的红色小沙果,生姜洗净切片。把韭菜花倒进石臼里舂,加盐、生姜、沙果,直到捣成绿绿的碎末,才可出“臼”。把舂好的韭菜花装进粗瓷陶罐里,装实,淋上一层上等的香油,密封,盖好,压紧。揭盖舀出韭菜花,清香扑鼻,令人流口水。难怪杨凝式要留下一纸名帖,让韭菜花这一家常小菜“风流千古”。





夏天的时候,覆盆子仍在山间静静生长,村妇们在石臼里一下一下地舂韭菜花。日子平淡如流水。有时候,坐在书窗之下,看一下《覆盆子帖》、《韭花帖》,想想苏东坡吃覆盆子、杨凝式品韭菜花的情景,会忍不住轻叹一声:活着,是件多么好的事情呀。






作者简介王美怡,作家,学者,现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广州城市史研究、岭南文化研究,兼及历史文化散文写作。著有《广州沉香笔记》,获评中国最美的书等奖项。近年主持“近代广州城市史研究”项目,主编《近代广州研究》《西方文献中的近代广州》《广州历史文化书系》等丛书。






  标题题字:程   鹰(业余书法爱好者)

  摄影图片:项丽敏(诗人)

长笛演奏:Andrea Ceccomori(意大利音乐家)



音乐家简介切克默里先生早年在音乐学院毕业后,又在有音乐大师摇篮之称的意大利Chigiana音乐学院和许多其它的音乐家那里继续深造,既演奏古典音乐,也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切克默里先生创作了许多长笛作品,并在世界各地为这些作品举办首演。他曾在欧洲、北美、南美、非洲等很多国家举办独奏音乐会。切克默里是阿西西天籁之音音乐学院的创办人及艺术总监。

Andrea Ceccomori由意大利贵雅汇文化交流协会推荐。






文创设计:神兽工作室

策划:胡青丝

制作:胡纯

征稿邮箱:hsrbxayk@163.com

联系方式:13685591385(微信同步)



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题材不限。只要您有打动人心的瞬间,请务必记录下来,投给我们。可配图!可配乐!可搭配一切美好的元素。


要求:

原创首发!

要有正能量!

有温度!

有力度!

有深度!


稿件一旦被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值班编辑:胡晓苗    责任编辑:胡玉琪  
二审:徐海生    终审:项其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