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亮点纷呈!永樂x富艺斯2022北京秋季现当代艺术拍卖三大主题专场,胜景尽览

王姝 99艺术网 2023-06-21


99艺术网征稿啦,点击查看👈





在因疫情的反复和全球局势的紧张所带来的经济普遍下行的环境中,2022年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虽然艺术市场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也无法独善其身,但从全球拍卖市场的数据表现来看,藏家对艺术品以及顶级艺术品的购买力依然强劲。当然,这其中离不开拍行针对市场规律和作品结构所进行的专业分析与调整。


以永樂2022春拍现当代艺术为例,在国内经济形势正遭遇剧烈波动的时期,依然取得了2.46亿元的总成交额,其中超千万作品5件,超百万作品4件。在这份突飞猛进的成绩单背后,我们能够看到永樂拍卖在市场与学术双轮驱动下稳扎稳打与锐意开拓并行的前行策略。仔细分析近几年永樂拍卖现当代艺术中的作品布局,能够发现,在尽可能全面地按照艺术史脉络进行作品征集与呈现的同时,这些作品更可谓是重要艺术家的代表作或者是珍稀之作。


新的一年,万象更新!永樂2022秋季拍卖会正式定档,将于2023年2月19至24日在北京四季酒店盛大启幕。其中,现当代艺术——“永樂×富艺斯联合专场”将于2月22日19:00正式举槌!


除了延续“代表艺术家之重要作品”和“全球化视野、艺术史视角”的整体策略布局之外,永樂2022秋拍进一步在拍品结构上拓宽学术与市场的维度。以艺术史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三个极具特色的专场:胜——现当代艺术夜场、现在即未来——全球视野中的新绘画、新浪潮——现当代艺术,深入不同媒介、不同观念和表现方法的艺术作品,全面且深入地呈现自20世纪至今各阶段的艺术创作面貌与作品梯队。在溯源现当代艺术史的同时,也呈现不同代际和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家作品之差异和独特性,为藏家提供观看与收藏现当代艺术更为宽阔的角度和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本季秋拍,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永樂拍卖)与富艺斯拍卖行(富艺斯)宣布双方联袂进行战略合作,于今年秋拍推出香港和北京拍卖专场,呈现顶级国际现当代艺术作品。即将在北京举行的三个拍卖专场由永樂拍卖设计规划。双方团队强强联手,在巡回预展及市场推广等诸多方面展开合作,为全球藏家提供多层次的艺术收藏服务,实现国际化的跨界融合。

(永樂2022秋季拍卖会场次安排请见文末)





览胜——现当代艺术夜场


本季秋拍,永樂拍卖将“现当代艺术”专场以“览胜——现当代艺术夜场”呈现,取义尽览中国当代艺术之胜景之意。“览胜”专场分为两个部分:当代部分和抽象部分。


在当代部分中,呈现艺术家张晓刚、曾梵志、王兴伟、张恩利、周春芽、方力钧等艺术家的作品。在该部分中,永樂拍卖集合了中国当代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中坚力量的重要或者转型之作,在确保稳定的市场表现的同时,为新的纪录埋下伏笔。



当代部分



“当代部分”中将呈现张晓刚的数件作品,其中既包含有其屡创价格新高的“血缘:大家庭”系列,也有创作于80年代的对绘画语言与形式探索阶段的重要作品。



张晓刚 (B.1958) 

花神(之一)


1986年作,布面油画,50.2 × 34.7 cm
签名:晓刚一九八六年

估价:RMB 700,000 - 900,000



著名批评家栗宪庭曾说:“张晓刚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缩影式艺术家,从张晓刚的艺术风格的演变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二十年变迁的轨迹。”不仅是在艺术领域,张晓刚画面中对身份与记忆、个人与集体的深刻表现,也因代表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响而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而这些都保证了张晓刚的作品具有经久不衰的审美特质,以及稳固的收藏价值。



张晓刚 (B.1958) 

无题(穿红与绿的女孩)


1989年作,纸本油画,48 × 33.5 cm 

签名:张晓刚

展览: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9年

估价:RMB 700,000 - 900,000



1986年-1989年,张晓刚开始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并在过去与当下的深刻关联中寻找个体的价值,而这一时期又被艺术家称为其创作的“梦幻时期”。而分别创作于1986年和1989年的《花神(之一)》、《无题(穿红与绿的女孩)》两件作品,即为张晓刚“梦幻时期”中着力尤深的倾心之作。


《花神(之一)》以罗马神话中的花神芙洛拉为主要形象,通过围绕其四周的无限蔓延的花枝和鲜明的色彩关系,构建了一个无限生长的生命场。在表现方法上,充满了表现主义的张力和自由感。虽然同样是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但与其后来充满哀愁与克制的情感表达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


类似中国古画中山石形态的椅背、不合比例的人物大小关系和符号化的形象、简洁顿滞的线条,都增加了《无题(穿红与绿的女孩)》的象征主义意味。在这件作品中,对生命价值与哀悼表现的探索,也进一步标注着艺术家作品中对神秘宗教色彩这一审美图式的强调。


从整体的视觉呈现来看,两件作品都颇具表现主义绘画的典型风格,尤其是大胆而充满想象力的色彩关系。但就具体的造型方式而言,却直观地展现出艺术家对于中国绘画传统的深入理解与吸收,即“以线造型”,而这一方式堪称张晓刚此一创作阶段最为标志性的语言特征。



张晓刚 (B.1958) 

血缘:大家庭 1 号


1997年作,布面油画,99 × 128.5 cm

签名:张晓刚 Zhang Xiaogang 1997

出版:
《红与灰:来自中国的8位前卫艺术家》,斯民艺苑,1997年,P42
《鸿沟》,荷兰Gasunie出版社,2000年,P21 

《张晓刚》,萨拉·希尔顿美术馆,2007年,P37

展览:
红与灰:来自中国的8位前卫艺术家,斯民艺苑,新加坡,1997年
鸿沟,Gasunie,格罗宁根,荷兰,2000年 

张晓刚,萨拉·希尔顿美术馆,坦佩雷,芬兰,2007年

估价:RMB 10,000,000 - 15,000,000



张晓刚的另一件作品《血缘:大家庭 1 号》无疑是本季永樂拍卖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血缘:大家庭1号》隶属张晓刚“血缘:大家庭”系列,被公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最具标志性的图像之一。该系列始于1993年,曾多次参加重要国际学术展览,其中包括1994年第22届圣保罗国际双年展和1995年第4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等。正是凭借这些重要的展览活动,中国当代艺术才得以进入全球当代艺术的主流视野与系统之中,而张晓刚也因此成为最早赢得国际关注与认可的中国当代艺术家。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张晓刚的肖像作品折射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艺术和社会的思考。


1992年,张晓刚从德国之旅回国后,偶然发现了一张传统家庭照,在这张照片中,人物姿势生硬,表情淡漠,由此引发他于1993年开始创作“血缘”系列。“血缘”系列作品将一个时代中最重要片段浓缩成了画布上面无表情的人物,表达了一代人对集体意识和个人意识的思索。


作为“血缘:大家庭”系列的经典之作,《血缘:大家庭1号》采用了最为标志性的三人全家福构图。一家三口虽然紧挨在一起,但姿态生硬,目光空洞,呈现出一种情感上的疏离感。“红与灰”的色彩对比,彰显了当代中国的某些特质——它意味着时代变迁进程中那些无可避免的失落与改变。一条几乎难以察觉的红色血缘线,将看似毫无关系和感情的人物联系起来;而三人脸上的红色斑痕,犹如胎记一般,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历史留在人们身上所无法抹去的伤痕。



张晓刚 (B.1958) 

失忆与记忆系列:男孩


2003年作,布面油画,73 × 91 cm
签名:张晓刚 2003

展览:艺术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2011年

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曾梵志的创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协和医院系列”、“面具系列”、“肖像系列”以及“乱笔系列”。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新表现绘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梵志在“八五新潮”时期开始便尝试打破艺术只能再现客观事物的传统,更加注重用隐喻的方式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进行表现。曾梵志的绘画语言本身带有很强的叙事特征,他以严谨而敏锐的笔触与时代语境实现了交织共振。


近几年,曾梵志的作品在市场上持续走高,“面具系列”和“乱笔系列”尤为突出。在“乱笔系列”中,曾梵志引用了多种经典形象,丢勒的兔子、拉奥孔、祈祷的双手……用杂乱无章的笔触覆盖精心处理过的图像,在对经典文本进行破坏和解构的同时,曾梵志建构起了一种新的叙事逻辑,也形成了他独有的符号语言。



曾梵志 (B.1964) 

无题(培根)


2005年作,布面油画,250.6 × 170 cm
签名:Zeng Fanzhi

估价:RMB 5,800,000 - 8,800,000



在本次上拍的《无题(培根)》中,曾梵志用其标志性的“乱笔”画法,勾勒出了一代绘画大师弗朗西斯·培根的肖像。相比焦灼于描绘人物形象本身,曾梵志的关注点则在于勾勒出人物精神和灵魂的形状。为了突出对培根内在精神特征的抓取,曾梵志用灰色的背景替代了一切可能会产生叙事性联想的背景,从而将我们的视线集中在培根的面部,尤其是其如炬的双眼上。这件作品既可以理解为曾梵志对勇于挑战世俗与打破艺术框架的艺术家大师培根的致敬,也可以理解为其通过“乱笔”的表现形式,挖掘人物内在精神和无形的感觉的方法路径。



大卫·萨利 (B.1952)

阅读的女孩


2004年作,亚麻布油画,170 × 246 cm

展览:艺术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2009年

来源:

林冠艺术基金会 

亚洲私人藏家

估价:RMB 700,000 - 900,000



王兴伟的作品常以扮演、挪用、虚拟、假借等手法切入自我的个体生存状态。他在历史和价值体系之间穿越,用绘画这一媒介表现前卫精神中的开放性和实验性。在移植、诙谐、恶搞的名义下,王兴伟试图去除各类绘画语言和媒介技法上附着的各种不应有的社会价值观念,还原它们原本的意义和价值,使之可以彼此并行并平等地自由生长。



王兴伟 (B.1969) 

无题(打石工)


2003年作,布面油画,147.5 × 208 cm 

签名:WXW03

出版:
《中国》,DAMIANI,2005年,P140 

《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P312
《王兴伟》,麦勒画廊,2006年,图版 

《王兴伟》,UCCA,2013年,P160 

《东方艺术》,2013年13期,P97 

《艺术品鉴》,2022年25期,P140

展览:

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北京/Albright - Knox美术馆,布法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安德森美术馆,布法罗,美国, 2005年
王兴伟,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3年 

王兴伟在上海 2002-2008,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22年

估价:RMB 8,000,000 - 12,000,000



本季永樂拍卖“览胜——现当代艺术夜场”中另一件重磅之作来自于王兴伟的《无题(打石工)》。《无题(打石工)》无论是从名称上还是图像来源都毫不避讳与库尔贝经典名作《采石工》之间的紧密关系。在介绍这件作品时,王兴伟表示相较于20世纪90年代借用艺术史中的图像表达文化立场,《无题(打石工)》的图像组合是一次“无意义的搭配”,展示了无意义的幽默感,透露出一种似是而非、言之无物的无厘头感。


在这件作品中,王兴伟改变了库尔贝《采石工》的构图,将主角人物换成正在等待被“胸口碎大石”的自己。在对经典图像进行挪用和移植的同时,王兴伟对现实主义的定义本身进行了私人化的解构,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何为现实、何为虚构的重新认知。也许,诙谐与荒诞本身,才是艺术家对所谓现实的最真实的表现。



王音 (B.1964) 

熟睡的婴儿


2005年作,布面油画,140 × 180 cm 

签名:2005 王音

出版:
《王音》,东八时区,2006年,P119 

《艺术节点——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藏品集》,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2006年 

《王音》,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东八时区,2009年,P89 

《中国当代艺术现在与未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P171 

《王音》,东八时区,2010年,P88-89 

《中国当代观念艺术个案形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P188

展览:
链条·当代艺术展,锐锝画廊,长沙,2006年 

湘江北上——谭国斌与当代艺术收藏展,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长沙,2006年
艺术长沙·王音个展,湖南省博物馆,长沙,2007年
王音 2009,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9年

估价:RMB 1,600,000 - 2,600,000



如果说最具天赋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恩利必然是其中之一。张恩利早年并未经历过纯粹学院派的学习过程,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自主创作时,他将目光投向了对于个体与社会和现实之间关系的关注上,而对于绘画语言的选择更多是出于本能和直觉。



张恩利 (B.1965) 


2000年作,布面油画,147 × 147 cm
签名:ENLI 2000

展览:从梵高到中国当代艺术,松美术馆,北京,2017-2018年

估价:RMB 2,600,000 - 3,600,000



作品《吻》创作于2000年,是张恩利“城市人物肖像”时期的重要作品。画面中流动的线条与扭动的色块,将四对男女如胶似漆的关系生动地呈现出来。厚重、浓郁的色彩和夸张的人物造型,让张恩利笔下的画面充满了生命的张力。这幅画面也可以让人联想到改革开放初期,正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中国社会图景。仍未摆脱物质的匮乏与迫不及待地想要投身消费与娱乐的渴望,在同一时空中交错,作为一位敏锐的观察者,张恩利记录下了一个个充满矛盾的社会个体。



张恩利 (B.1965) 

大树


2005年作,布面油画,250 × 200 cm 

签名:恩利 05

估价:RMB 2,200,000 - 3,200,000



大约在2000年左右,张恩利开始从画“人”转向画“物”,从“人物肖像”走向“日常物”时期。关于这一转变,张恩利谈到,“我觉得物体也非常有生命力。这种转移代表了一种形象——从人到物体、从人的脸到物体的面目的转移。人物的面目很直接,而物体的面目更加纯粹。”


这一转变对于他而言,其实是将过往肖像画进行更为自由的扩展,力图从另一个角度发现人、社会与时代的变异。他惯用薄涂手法,赋予静物细微的质感与沉着的力量感。而他对“物”的选择时而源自日常生活,时而则是调取自生长轨迹里的记忆。“树,它是每天人们都能见到的一个题材,但是对我来说它不仅是一个题材。我看中国古代画家画的树和石头,他们画的时候肯定会面对树和石头。我每天都会路过一些树,它是种存在。我觉得这些树跟人的肖像一样,每棵树都是独立的,很有特点。在城市里我们见不到一片森林,我们看到的是一棵棵树,像一个个人一样。我画了很多树,白天的、夜里的、冬天的、夏天的,等等。树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员,而不仅是一片风景。”张恩利说。



周春芽 (B.1955) 

瓶花


1993年作,布面油画,60 × 72.5 cm
签名:1993. 周春芽

出版:《花间记 — 周春芽绘》,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P41

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



作为把传统和当代糅合得最好的少数几个艺术家之一,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周春芽都是谨慎和思辨的。他始终认为,不管是哪个文化体系下的艺术,都不能照搬挪用,而是要有自己的文化提炼。他将新表现主义的形式与中国传统艺术的语言相结合,自成一派,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绘画图式。


周春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创作了众多以“瓶花”为主题的作品,但相比于其他“瓶花”中那些饱满的构图、浓郁的色彩,此幅画留白的空间相对较多,用色也更为淡雅温润,既具有传统艺术中的内敛,亦有西方绘画里的随性,瓶之“形”与花之“意”,将中国的笔墨神韵与西方的表现意象更为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在彼此的交流与对话中将写意花鸟提升至新的境界。正如著名评论家殷双喜所说:“将宋元古典山水的意象与西方绘画框式取景奇特地组合起来,具有了一种跨越人文地理与历史文化的超然气息,使人们犹如进入宇宙洪荒、天地苍茫的梦幻境界。”



周春芽 (B.1955) 

三个斗犬


2007年作,布面油画,199 × 248.5 cm
签名:2007 周春芽 Zhou Chunya

出版:
《周春芽 绿狗》,印尼国家美术馆,2008年,图版 

《周春芽》,东八时区,2010年,P392-393

展览:周春芽绿狗主题个展,印尼国家美术馆,雅加达,印尼, 2008年

估价:RMB 5,600,000 - 7,600,000



创作于2007年的《三个斗犬》是周春芽“绿狗”系列成熟时期的典型范例,也是他进入到脱离了原本德国牧羊犬形象的第二阶段的大尺幅杰作。周春芽的才情不仅体现在其石头与花卉系列作品中,亦体现在其“绿狗”系列中。借助色彩的流动,寥寥数笔间便对动物身体结构进行准确的表现,形神兼备、恣意灵动,极具审美张力。



方力钧 (B.1963) 

2004.1.5


2004年作,布面油画,80.5 × 179 cm
签名:方力钧 2004.1.5

出版:
《今日中国艺术家 方力钧》,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年,P272-273 

《中国油画家全集:方力钧》,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年,P126-127 《像野狗一样生活 1963-2008 方力钧文献档案展》,台北市立美术馆, 2006年,图版 & P301
《方力钧》,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P501 

《方力钧》,CHARTA,2012年,P124-125

展览:
像野狗一样生活 1963-2008 方力钧文献档案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09年

来源:

柏林空白空间 

私人收藏

估价:RMB 600,000 - 800,000



岳敏君 (B.1962) 

迷宫-顾闳中


2010年作,布面油画,199.5 × 200 cm
签名:Yue minjun 2010

估价:RMB 500,000 - 800,000



刘炜 (B.1965) 

游泳之二


1996年作,布面油画,100 × 100 cm
签名:刘炜,Liu Wei,1996

出版:《刘炜》,红桥画廊,2008年,P85

展览:刘炜,红桥画廊,上海,2008年

来源:

少励画廊,香港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RMB 2,800,000 - 3,800,000



1996年是刘炜创作生涯中最为重要的转捩点,当时“波普艺术”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术图景中的重要符号,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热潮。就在此时,刘炜选择结束有着浓厚色彩的“革命家庭”系列,绘画语言变得更为泼皮及肆意,完全从学院派的写实画风中解脱出来,题材更无视既有的社会规范,挑衅着观者的接受能力及对绘画约定俗成的看法。《游泳之二》正是此关键时期的代表作。




抽象部分



本季秋拍,永樂拍卖对抽象艺术这一门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呈现。从选择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可以看出,永樂拍卖在抽象绘画由点、线、面构成的形式语言之下,溯源中国当代抽象绘画的两个重要源头:一是以西方抽象绘画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创作实践;二是具有东方精神底蕴的观察与表达方式。当然,这两种源头在艺术家的创作中,并不绝对化的泾渭分明。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让艺术家的作品具有了鲜明的个人化特质。超越表象,深入抽象精神,从中国抽象艺术的开拓者到年轻一代的实践者,溯源中国当代抽象绘画的创作方法及内在精神表现的同时,展现新时期抽象艺术更多的可能性。



朱德群 (1920 - 2014) 

辉煌 No.246


1967年作,布面油画,100 × 73 cm
签名:朱德群 CHU TEH-CHUN 67

展览:
Galerie de l'Université,巴黎,法国,1967年 

Maison de la Culture du Havre,勒阿弗尔,法国, 1967年

来源:法国私人珍藏,1960年代购入

说明:附由朱德群妻子董景昭女士所签署之保证书 

此作将被收录于朱德群基金会正筹备编纂的《朱德群作品编年集》

估价:RMB 6,500,000 - 8,500,000



朱德群虽然采用油画的表现形式,却深得中国艺术之精髓,以忘我的情怀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他并非将东西方两种艺术传统进行简单地拼搭融合,而是深入到两种系统的文化精神之中,糅合以对生命力量和自我修为的崇高认知,创造出了富有视觉和心理双重张力的艺术语言。


《辉煌 No.246》创作于1967年。他用抽象的形式,创造了如五代范宽笔下气势磅礴、笔意隽永的北方山水图示。通过抽象绘画,朱德群展开的是对自然精神的神交,和对东方哲学的体悟。“我的画越趋于无形, 我就越接近中国唐宋的绘画思想。我的抽象是属于中国的, 属于中国传统的唐宋年代的山水。西方画家画中的风景是对自然的模仿, 而中国画的山水则与实景有一个距离, 是一种符号, 是一种更深的有形的自然。”



朱德群 (1920 - 2014) 


2002年作,布面油画,64.5 × 81 cm
签名:朱德群 CHU TEH-CHUN 02

说明:附朱德群基金会原作保证书

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



吴冠中 (1919 - 2010) 

富春江沙洲


1963年作,木板油画,46 × 61 cm 

签名:荼 六三

出版:
《吴冠中全集 II》,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P144 

《吴冠中油画风景范本》,湖南美术出版社,2019年,P17

估价:RMB 8,500,000 - 12,500,000



《富春江沙洲》创作于1963年,是吴冠中到浙江富春江写生时所作。在这段时间里,他一共绘制了六幅尺寸一样的以富春江为主题的画作,或以渔船为主角,或聚焦于水岸、梯田与树木,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刻画了富春江变多变的早春形象,除了此作以外,还有《富春江上打渔船》、《富春江》等。


这件作品截取了富春江的片段之景,而这种局部放大的取景方式,也是吴冠中较为惯用的一种描绘自然风景的角度。虽然以油画材料绘之,却引入水墨画的趣味、意境、构图和书法笔意。《富春江沙洲》融入了中国画的写意性和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性,也被视为吴冠中告别不可侵犯古代山水模式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丁乙 (B.1962)

十示 95-23


1995年作,布面综合材料,140 × 160 cm
签名:Ding Yi 1995

出版:
《恒动 当代艺术对话》,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P115 

《张江当代艺术馆开馆展》,张江当代艺术馆,2006年,P14

展览:张江当代艺术馆开馆展,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2006年

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



与朱德群、吴冠中等老一代艺术家不同,以丁乙为代表的上海当代艺术家的抽象表达则更为冷静和理性。丁乙将对中西方绘画精神的融合转化为具有个人语言特征的内在精神关照。将不断重复、叠加的线条、色彩,与现实社会生活、哲学化认知等相关联,在有限的图像与空间中,连接更为宽广的宏观世界。


《十示 95-23》属于丁乙“现成品绘画阶段”(在有方格图案的布料上进行绘画)的重要作品。在丁乙的作品中,理性追求的是绝对的精确。在开始的时候,他更多的是追求技巧上的精确,后来演变成一种精神上的精确,而精神性的精确不一定要用形式来解释。从技巧精确到精神精确亦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



余友涵 (B.1943) 

2009.9.29


2009年作,布面丙烯,150 × 150 cm 

签名:余友涵 09

展览:余友涵的绘画,香格纳H空间,上海,2011年

估价:RMB 2,500,000 - 3,500,000



与丁乙的“精确”不同,余友涵用重复却具有流动感的短线构成的抽象画面则更为松动。1980年代初,余友涵开始了对抽象绘画的尝试。他阅读了大量的哲学文章,从尼采到老子,在吸收与对比中,在不断涌入的西方文化与自身传统文化的碰撞中,余友涵提炼出了将艺术与文化、思想与哲学达到统一精神的“圆”的抽象图式。东方与西方绘画语言和文化系统的融合,在余友涵抽象艺术早期试验阶段中便有着明显的表现。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画面很快被打开,在交融的色彩与自由的笔触间,达到了一种形而上的圆满和生命涌动的力量。纵横交错的短线既是构成“圆”的主要元素,同时也让画面具有了生生不息的运动感,这也对应了余友涵对道家思想的理解:“我非常喜欢老子的基本观点,因此也想让画面达到鲜活、灵动、永不停歇的效果。”



谭平

无题


2007年作,布面油画,80.2 × 100 cm
签名:Tanping 07

估价:RMB 350,000 - 450,000



谭平 (B.1960) 

满落尘埃的爵士乐


2015年作,布面油画,80.2 × 100.2 cm
签名:TanPing 2015

出版:
《画画 — 谭平作品集》,今格空间, 2015年,图版 & P90

估价:RMB 180,000 - 280,000



对绘画“痕迹”的保留是谭平作品的重要表现。通过颜料的层层覆盖,谭平通过绘画实践追索的是颜料在画布上停留之后的“时间印记”。


每一层画面在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上诞生,又在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上被完全覆盖掉,而这个时间点对于那些曾经的画面而言,并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就是一个一个片段的展开,或者说是生活的一个一个截图。在片段挤压着片段,时间叠加着时间的过程中,每一层画面都承载了艺术家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思考和情感——或感性或理性,或激情澎湃或静若止水……也可以说,“覆盖”的背后,承载的是谭平的一部“个人史”。



乔治·马修 (1921 - 2012) 

流亡地


1989年作,布面油画,81 × 100 cm

签名:Mathieu

出版:
《乔治·马修:布面油画》,Bellecour - Jean - Marc Michali画廊,1989-1990年

展览:
乔治·马修:布面油画,Bellecour - Jean - Marc Michali画廊,里昂,法国,1989-1990年

说明:附艺术家本人鉴证证书

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



将西方抽象逻辑与东方精神融合,不仅限于中国艺术家,乔治·马修的《流亡地》则提炼了西方抽象艺术家在这一课题中的实践方法。作为抒情抽象主义之父与行动绘画先驱,乔治·马修凭借其杰出的艺术创造,引领了一个全新的美学领域,不仅将杰克逊·波洛克推介至巴黎,动摇了彼时几何抽象在法国画坛的主导地位,还将东方艺术的书写性和禅宗思想与欧洲传统的抽象艺术相融合,极大地拓展了西方绘画的创作路径。



陈文骥 (B.1954) 

左|右


2018年作,铝塑板上油画,109.5 × 72 cm
签名:陈文骥 CHENWENJI 2018(背面)

展览:鲍勃·博尼斯 + 陈文骥,AYE 画廊,北京,2018年

估价:RMB 280,000 - 380,000



洪浩 (B.1965) 

反光之二十六


2020年作,镜面铝塑板上油画,塑性材料,80 × 120 cm

展览:你好!世界!,白盒子艺术馆,北京,2021年

估价:RMB 160,000 - 260,000



闫博 (B.1970) 

无题


2018年作,木板,亚麻布上丙烯,综合材料,120 × 240 cm

展览:我在 — 闫博个展,安居客艺术中心,北京,2021年

估价:RMB 200,000 - 300,000



徐红明 (B.1971) 

可延伸菱形组合 1998.12


1998年作,综合材料,97 × 233 cm

估价:RMB 220,000 - 320,000



李向阳 (1957-2018) 

意大利回忆


2017年作,布面油画,塑料布,100 × 100 cm

展览:
从边缘切入 — 当代绘画的五个个案,艺术厦门磐基艺术中心,厦门,2019年

估价:RMB 120,000 - 220,000



王岩 (B.1956) 

悠想清沂 21(双联作)


2017年作,布面丙烯,160 × 120cm × 2
签名:王岩 2017(背面)

出版: 《王岩:看得见的散步》,势象空间,2022年,P55

展览:王岩:看得见的散步,势象空间,北京,2022年

估价:RMB 300,000 - 500,000



鲍蓓 (B.1960) 

纱窗


2021年作,纸本综合材料,198 × 211 cm 

签名:鲍蓓 2021

估价:RMB 350,000 - 550,000




现在即未来——全球视野中的新绘画


从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作品中洞见当代绘画之流变。永樂在这个专场中呈现的作品,放之整个当代艺术谱系中来看,不仅代表了艺术家个人创作的水准,也是对艺术家所处时代和社会问题的重要视觉图像记录与表现。在更为广泛的文化语境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与收藏价值。


本季秋拍,永樂拍卖在“新绘画”领域持续发力。在敏锐意识到艺术家在绘画中呈现出的丰富面貌、创造力,以及对艺术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未来走向的同时,永樂拍卖并非漫无目的的撒网式征集,而是从海量的作品中甄选出真正具有学术与市场潜力的拍品。



高瑀 (B.1981) 

少林寺


2009年作,布面丙烯,148.2 × 198 cm
签名:高瑀 2009(背面)

出版:《70后艺术的十个个案》,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P90

估价:RMB 600,000 - 900,000



陈飞 (B.1983)

山魈


2010年作,亚麻布丙烯,200 × 180 cm
签名:陈飞 2010(背面)

出版:《陌生人》,中国今日美术馆出版社,2011年,P27-28

展览:陌生人,今日美术馆,北京,2011年

估价:RMB 3,000,000 - 4,000,000



陈飞的作品以异乎寻常的观察方式与美学风格,让其成为80后艺术家的重要代表。陈飞曾说,他最想做的事,是如何把复杂的事情描绘清楚。能够让每一位观众体验到一种“阅读感”。而这种阅读感的产生很大程度来源于陈飞在画面中所营造的如电影情节般的叙事与构图。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的学习经历帮助陈飞在绘画中,能够实现类似电影拍摄的流程。同时,电影中的直观、浪漫和感官刺激也被陈飞所借用,而其美学追求亦呈现出一种简洁与直接。


《山魈》将古代神话志怪传说引入现代人物图景中,在错乱与怪诞间,映射了现代社会人的存在状态,以及光怪陆离且难以捉摸的真实内心。



欧阳春 (B.1974) 

王的人民(三联作)


2008年作,布面油画,丙烯,240 × 120 cm × 3

出版:
《王 欧阳春》,东八时区,2011年,P82-83 

《王》,奥地利国家美术馆,2011年,P84-85

展览:

欧阳春个展,柏林收藏家美术馆,柏林,德国,2010年 

欧阳春个展,奥地利国家美术馆,维也纳,奥地利,2011年

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



2006年至2009年的“王”系列是欧阳春最重要的系列创作,这一系列不但标志着他个人绘画风格的成熟,亦使他成为了中国首位进入西方主流美术馆体系进行学术展览的70后艺术家,进而奠定了其在70后艺术家群体中的坚实地位。


《王的人民》创作于2008年,是“王”系列中题材最为特殊的一件,它不以王或王的生活为描绘对象,而是站在历史的另一面,以王的人民作为叙述主体,试图消解王的权利与尊严,把权力还给人民。此作仍以欧阳春典型的厚重颜料与高纯度色彩为基本特征,但人物形象已经完全消失,更趋向于抽象表现主义风格。



陈可 (B.1978) 

高级生活


2006年作,布面油画,215 × 215 cm
签名:Ke 2006(背面)

出版:
《陈可:日记册》,星空间,2008年,图版 

《东方艺术》,2008年,P129
《陈可》,Kehrer Verlag,2009年,P61
《中国当代艺术现在与未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P276 

《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图版

展览:
坏孩子的天空,星空间,北京,2005年
1976-2006 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中外博艺画廊,北京,2007年 

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1年
今夜突然下起小雪——1999年以来的中国年轻艺术家收藏案例 1,HI 艺术中心,北京,2019年

估价:RMB 1,000,000 - 2,000,000



陈可始终钟情于超写实主义,同时又一直保持纯真童稚的理念,这是终贯穿她作品的两个特点。


2006年是陈可前二十年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年,彼时她以《高级生活》一作开启了一系列带有神话叙事色彩的创作并由此进入到全新的艺术周期当中。就此意义而言,《高级生活》一作具有非同一般的开创性意义。从仰望的少女造型中,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艺术家对记忆、青春和自我的溯源,因此《高级生活》也是陈可在绘画上“自我觉醒”的第一件杰作。



陈可 (B.1978)

雪山


2015年作,布面综合材料,109.5 × 159.5 cm 

签名:可 2015

出版:
《陈可:密林》,星空间,2016年,图版

展览:

2015CIGE,星空间,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北京,2015年 

绘画的故事,今格艺术中心,北京,2015-2016年 

密林 — 陈可近作展,星空间,北京,2016年 

边缘之上,艺·凯旋画廊,北京,2020年

估价:RMB 600,000 - 800,000



韦嘉 (B.1975) 

深森


2010年作,布面丙烯,200 × 250 cm
签名:韦嘉 10(背面)

出版:
《70后艺术的十个个案》,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 P235
《时代的镜子》,谷公馆,2010年,图版

展览:时代的镜子,谷公馆,台北,2010年

估价:RMB 600,000 - 800,000



韦嘉的每件作品既相互关联又彼此疏离。整体来看韦嘉的创作,可以分解出两条隐匿的线索,一条是关于他自己的,一条是关于众生的。比起精准地计划画面的走向,韦嘉更像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触发他的始终是对当下情感与感觉的体悟。将无形的“感觉”用有形的图像表达,是艺术家在给精神寻找一个合适的容器。


正如作品《深森》所传递的,韦嘉的画面是飘逸的、放松的、灵动的,但同时也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感不是依托于画面的结构和线条而构建,而是一种隐匿的精神,或者说是画家赋予其上的生命力。孤独、寂寞、忧郁……这些基于画面中的形象与梦魇般的背景中提取出的修辞,更像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旅程里标下的注脚。



韦嘉 (B.1975) 

如果能飞,能去往哪里? II


2007年作,布面丙烯,160 × 200 cm

出版:《韦嘉 2004-2008》,星空间,2008年,图版

展览:韦嘉 2004-2008,星空间,北京,2008年

估价:RMB 600,000 - 800,000



《如果能飞,能去往哪里? II》是韦嘉的一件早期创作。此时的韦嘉正在探寻一种与当下相契合的表现方法,借助对石版画创作的丰富经验,他最开始介入到绘画中的是一种版画的样式,画面趋向平面,线条轮廓硬朗,带有某种制作性的特征。大概在2008年的时候,韦嘉的画面开始有了一些最初的变化,更多地探讨一种绘画性和偶然性。从开始松动的构图和线条来看,《如果能飞,能去往哪里? II》是其转型前期的重要过渡作品。



宋琨 (B.1977) 

X-Mood(三联作)


2005年作,布面油画,91 × 65cm × 3

出版:《视觉意识流——宋琨》,上海民生美术馆,上海, 2012年,P27(左与右)

展览:
自在方式,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2006年(左与右) 

A+A 第二回展,重庆美术馆,重庆 / 四川大学美术馆, 宜宾 / 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北京 / 案艺术实验室,北京, 2007年(左与右) 

向前进!——当代艺术与当代城市(一),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3年(左与右)

估价:RMB 680,000 - 880,000



贾蔼力 (B.1979) 

天空中的几何


2017年作,布面油画,270 × 210 cm 

签名:2017 JAL

展览: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高古轩,瑞士,2017年

来源:高古轩画廊美国私人收藏

估价:RMB 7,800,000 - 9,800,000



出生于1979年的贾蔼力,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代。从辽宁丹东至鲁迅美院、再到北京的发展历程,由东北工业化的社会环境再到繁华大都市的生活转变,使得贾蔼力体验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生的剧烈变化,而这些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时代与文学背景。


贾蔼力的艺术风格自成一体,既有着对东西方艺术与哲学的深刻思考,又有着对时代、历史的反思与多维度的表现。工业文明、科技、战争……这些有关人类与生命的深刻问题都是贾蔼力关注的题材。从现实到梦境、建筑到废墟、局部到整体的描绘与刻画,贾蔼力的绘画以自由叙事的方式,消解了既定的图像语义与视觉符号。


整体来看,贾蔼力的作品数量较少,个展频率也不高,这也造成其市场“缺货”的局面,而他也是较早意识到与市场保持距离,惜售作品的艺术家。


本季永樂拍卖上拍的《天空中的几何》描绘了一个具有未来感的异度空间,身着类似宇航服的男子,逐渐陷入由碰撞与扭动的几何形状组成的漩涡中。这幅画已不再像是早期作品当中对于末日景观的另类再现,转而表现的是一种超自然神力下所形成的异度空间;也不再运用幽暗的色彩渲染出神秘的宏伟场景,而是用以斑斓色彩展现出空间里存在的力量博弈;画面也不再凸显出人类的渺小与绝望的气息,戴着头盔的少年也并非是冷眼相待的旁观者,而是变成了命运的主宰者,试图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桎梏,自由地穿梭其间,充分体现了其对于艺术与哲学的深刻反思。



仇晓飞 (B.1977)

热疗


2004年作,布面油画,200 × 250 cm

估价:RMB 2,200,000 - 3,200,000



谢南星 (B.1970) 

三角关系逐渐移动 NO.3


2013年作,布面油画,190 × 190 cm
签名:谢南星 2013

出版:《谢南星 2009-2015》,麦勒画廊,2015年,P80-81

展览:无题三种 — 谢南星个展,麦勒画廊,北京,2015-2016年

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



马轲 (B.1970) 

火炬


2012年作,布面油画,300 × 245 cm 

签名:马轲 2012

出版:
《当代油画·第八期》,北京龙吟雅风视觉艺术中心,2015年,图版 

《马轲》,三远当代艺术中心,2020年,P114-115

展览:
在当代 — 2012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2年 

艺术北京,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全国农业展览馆,2016年 

介入与再造 — 当代绘画的图像方式,广东美术馆,广东,2020年

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



秦琦 (B.1975) 

次晨(五联作)


2008-2015年作,布面油画,330 × 180 cm × 5

出版:
《消失的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P74-75

《来自中国的新艺术》,中画廊,2012年,P84-85 

《绘画札记》,蓝顶艺术馆,2015年,P76-77

展览:
消失的现场 — 刘小东、秦琦、王音作品展,现场3当代艺术空间,北京,2008年 

工作坊:传播的图与转译的像,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0年
绘画札记,成都蓝顶美术馆,成都,2015年

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



人物系列是秦琦近几年创作的主要线索之一,这些作品主要以人物、故事和场景为主。在风格上,也有了更为明晰的风貌,它酝酿了秦琦多年的变革。对各种艺术流派和题材的借用、浪漫主义的风景、历史民俗画的视角、现实主义的手法、立体主义、象征主义、装饰主义的语言都在他的画面中有所交叉。


秦琦画面中的现实,往往具有另类的幽默和语焉不详的寓言感。在《次晨(五联作)》中,一些骑着马的西藏僧人出现在没有明确交代的时间与空间中,他们好像身负使命地要决定前行的道路,又像是徘徊在没有起点和终点的旅途中。定格的画面,为故事的连贯性带来了阻碍,让我们既想要探究其中原委,但同时又觉得一切似乎都是徒劳。这种不愿做过多解释的风格,却留给了观者和研究者们以更多的可能性,从不同的路径走入到秦琦作品中的错位现实与曲折惊喜中。



秦琦 (B.1975) 

花房


2011年作,布面油画,152 × 246.5 cm 

签名:QinQi 2011

出版:《秦琦》,站台中国,2015年,P143

展览:当代艺术意义范式的转移,成都蓝顶美术馆,成都,2012年

估价:RMB 600,000 - 800,000



拉希德·约翰逊 (B.1977) 

晚秋


2015年作,瓷砖,喷雾瓷漆,搪胶,黑皂,蜡,245.1 × 184.2 × 6.4 cm

展览:
拉希德·约翰逊 — 微笑,豪瑟沃斯,伦敦,英国,2015年

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



洛伊·霍洛韦尔 (B.1983)

连接的林伽:蓝绿色、蓝色、粉红色、绿色和黄色


2019年作,油彩、丙烯、锯粉、高密度泡沫、亚麻绷于木板,

71 × 53.3 cm
签名:2019 Loie Hollowell(背面)

估价:RMB 2,600,000 - 3,600,000



家庭和生育都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这份生命体验也可以化为艺术家创作的灵感与表达。洛伊·霍洛韦尔将她的分娩体验融入抽象画当中,探讨女性“作为生育机器的身体”,发展出了她独特的艺术语汇。


近年来,霍洛威尔先后创作了名为《连接的林伽》的系列作品,本作即是其中之一。艺术家通过不断地重置图像与放大尺寸,一方面突破其原本以身体部位的大小来对应画幅尺寸的既定框架,另一方面也尝试在色彩、图像等元素的交叠中创造出全新的视觉图式。从作品媒介来看,本作所运用的海绵、蜡笔与亚麻籽油等综合材料,赋予图像具有质感的纹路肌理,带来一种肉身般的柔软与浮雕般的触感,不断徘徊在二维与三维之间。



黄宇兴 (B.1975) 

生命的气泡


2018年作,布面丙烯,200 × 300 cm
签名:Huang Yuxing18

估价:RMB 2,000,000 - 3,000,000



王光乐 (B.1976) 

无题 150614


2015年作,布面丙烯,280 × 180 cm
签名:王光乐 2015(背面)

展览:
王光乐 — 六块颜色,北京公社,北京, 2015年
与绘画的动作有关,OCAT西安馆,西安,2015年

估价:RMB 3,000,000 - 4,000,000



王光乐 (B.1976) 

水磨石 20071227


2007年作,布面油画,180.5 × 130.3 cm
签名:王光乐(背面)

出版:

《演变》,Prestel出版社,2009年,P92 

《王光乐》,甘斯克出版集团公司,2014年,P46

展览:
新界面 4,红桥画廊,上海,2008年
拓展与融合 — 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北京/湖北省艺术馆,武汉,2008年
目光所及 —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绘画,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5年
永乐·中国艺术品大展,幻艺术中心,北京,2020年 / 湖畔大学·大礼堂,杭州,2020年 / 平安金融中心,深圳,2020年 / 上海展览中心,上海,2020年

估价:RMB 3,500,000 - 4,500,000



《无题》和《水磨石》均为王光乐的代表系列作品。在《无题》系列作品中,从画布中央的远处向边界拓展的色彩,在平面的画布上营造出一种似是而非的虚构深度。简洁的原色变化加上理性铺开的层层框架,是王光乐用以减少社会性的意义附加,并专注于“痕迹”观看的物化形式之一。


从2002年开始的“水磨石”是王光乐一直坚持在画的系列。一件“水磨石”作品从开始到完成往往要花费数月时间。每一颗石子、每一个轮廓和边角都经过了精心的研究和安排。简单与复杂、抽象与写实、理性与感性交织在了一幅幅由无数颗独一无二的水磨石子组成的画面当中。


用水泥、小石子、颜料等加水搅拌制作而成的石料,似乎并没有足够的内涵力量支撑起一个可以被称为绘画题材的东西——它既没有什么文化背景,也很难承载复杂的叙事元素,它只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中,最普通的人造建筑材料。用最复杂和最“费劲”的方法,画出的却是最平面化和最平常无奇的效果,这种矛盾让王光乐的“水磨石”作品具有了一种无可附加的复杂性。



梁远苇 (B.1977) 

穿过玻璃


2011年作,布面油画,65 × 95 cm
签名:梁远苇 2011(背面)

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



闫冰 (B.1980) 

白天到黑夜(牛皮)


2012年作,布面油画,120 × 180 cm
签名:闫冰 2012(背面)

出版:《闫冰 2009-2013 作品集》,杨画廊,2013年,图版

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




新浪潮——现当代艺术


不仅关注国内艺术家和艺术市场,永樂拍卖将视野进一步拓宽至国际,在新时代语境中,网罗最具代表性的年轻一代艺术家优秀作品,其中既有出道即成名的谭永勍、张月薇等,也有日本战后第三代艺术家代表江上越。同时,在2022年的香港秋拍上创下价格新纪录的奇蒂·纳罗德、张英楠的作品也十分值得期待。


在“新浪潮——现当代艺术”中,集结了当下国内、国际艺术市场中热度最高的80、90后艺术家作品,从不同题材、形式语言和表现方法中,展现新一代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水准。紧随国际艺术市场收藏趋势,为藏家提供更多元的收藏选择和方向。



奇蒂·纳罗德 (B.1976) 

欢乐的人群


2022年作,布面油画,190 × 200 cm 

签名:KITTI

估价:RMB 250,000 - 350,000



江上越 (B.1994) 

彩虹-2021-T-2


2021年作,布面油画,200 × 290 cm
签名:Etsu Egami

出版:《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唐人当代艺术中心,2021年,P30-31

展览:

江上越:一个误解的时刻,所有的面具都掉下来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北京,2021年

估价:RMB 350,000 - 550,000



不同于以白发一雄、菅木志雄等为代表的,着重表达战后的沉重话题和东方思想的第一代艺术家,和以村上隆,奈良美智为代表的,用卡通形象树立日本当代艺术符号标签的第二代艺术家,日本第三代艺术家则摆脱了标签和表面符号,深入探讨人性。这一代艺术家成长在国际化的时代,很多都有海外生活的经历,具有国际视野。他们从个人的角度探索人类共同的问题,从体验凝视自身的内心世界,然后外化为自己的艺术形式。江上越便是日本第三代艺术家的重要代表。


“误听游戏”是江上越从2013年持续至今的项目。从声音到图像,江上越对于在交流中产生的种种“误听”和“误解”进行着多层面的观察和表现。创作于2021年的《彩虹-2021-T-2》对应了江上越在语言风格上日趋成熟后的改变。她在画面中继续打开通过色彩、线条与图像所建构的“交流”世界,但同时更加趋于抽象的面孔似乎已经完全摆脱的“形”的限制,也因此放大了观看者与画面中那些面孔的距离感。这些更为抽象的图像,在肖像迷恋盛行的当下,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将向着更为迷惑和复杂的方向发展。



陈熹 (B.1985) 

我是你的物质 18 号


2015年作,布面丙烯,120 × 100 cm

估价:RMB 200,000 - 300,000



刘冰 (B.1985) 

以前和现在


2012年作,布面油画,150 × 120 cm 

签名:刘冰 2012

展览:
对她说——1999 年以来的中国年轻艺术家收藏案例2,玉兰堂画廊,北京,2019年

估价:RMB 100,000 - 150,000



李黛伦 (B.1983) 

梦中的礼物


2022年作,布面丙烯,130.3 × 162.2 cm
签名:Diren Lee 2022(背面)

估价:RMB 100,000 - 200,000



贡坎 (B.1989) 

一半人类,一半机械


2022年作,布面丙烯,100 × 200 cm
签名:GongKan 2022

展览:

后我世代:如何书写年轻艺术家,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2年

估价:RMB 200,000 - 300,000



贡坎,生于1989年。在曼谷广告公司创意部门工作两年后,贡坎决定转行追求艺术事业。他搬到了纽约,并找到了许多新的灵感来源。虽然纽约有多元化且开放的环境,但也反映出了很多社会问题,如性别、宗教上的不平等,以及不同种族间的摩擦。从最初的纽约街头壁画艺术至今,贡坎已使用画布、视频和雕塑等多重媒介,发展他的心灵传送概念,以触及更广泛的艺术叙事。


“一个人通过黑洞在不同的时空中穿梭”是贡坎绘画中不断重复的母题。他将“穿越时空”的概念融入到作品中,超现实的画面,勾连起的是虚拟梦境与真实现实之间的转换。



小西纪行 (B.1980) 

无题


2017年作,布面油画,182 × 227.5 cm

展览:
横滨三年展 2017:岛屿、星座和象龟,神奈川,日本, 2017年

估价:RMB 150,000 - 250,000



谭永勍 (B.1990) 

昨日战车


2020年作,布面油画,119.6 × 180 cm
签名:2020 谭永勍

展览:恶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20年

估价:RMB 150,000 - 250,000



谭永勍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不断简化的趋势,背景、边缘线的虚实变化、复杂的叙事,以及具体的人物关系都在画面里逐渐被消减。谭永勍用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以文学的隐喻方式将一代年轻人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内心状态进行具体的视觉化。画面中充溢着魔幻、科幻、宗教的气息。


在作品《昨日战车》中,艺术家将一个有电镀质感的坦克残骸,处理成一个纪念碑的意向。让观者回想起过去战争的残酷,从而进行反思。



张月薇 (B.1990) 

无序的曲面细分


2019年作,布面综合材料,95 × 75 cm

展览:
回音室,PLUS-ONE画廊 (New South),安特卫普,比利时,2019-2020年

估价:RMB 150,000 - 250,000



张月薇的作品表达了在“第三文化居民”与“数字原住民”双重身份下体验到的分离。她通过绘画呈现文化与地域的流动性,审视其不断被重写的特性,以及信息时代的偏误与矛盾。



崔洁 (B.1983) 

网吧


2014年作,布面油画,150 × 110 cm
签名:崔洁 Cuijie 2014(背面)

估价:RMB 850,000 - 1,250,000



张英楠 (B.1981) 

无情的抒情


2011年作,布面油画,170 × 130 cm
签名:张英楠(背面)

出版:《无情的抒情》,艺美画廊,2012年,P30-31

展览:无情的抒情,艺美画廊,北京,2012年

估价:RMB 250,000 - 350,000



在张英楠的作品中,克制的笔触与超现实的画面,共同营造出了一种超验的精神叙事。平平无奇的熟稔之物,被或错置、或重新组合到充满隐喻色彩的舞台上,在似曾相识的现实场景与形而上的情节之间,具有了一种神圣且崇高的意味。


古典绘画对张英楠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可参照、可描摹和可学习的对象,而更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绘画精神的指引。以古典主义为形,张英楠展开的是对理想与现实、虚无与永恒、自我与他者等等关系的凝视与追问。



闫冰 (B.1980) 

蘑菇五号


2018年作,布面油画,80 × 100 cm
签名:闫冰 2018(背面)

估价:RMB 1,300,000 - 2,300,000



闫冰迄今为止的创作系列有四类,即“土豆”、“蘑菇”、“牛皮”和“野菜”,“蘑菇”属于闫冰创作序列中的中期作品,标志着其图式与语言风格的日益成熟。《蘑菇五号》是闫冰风格成熟期的一件重要作品,是能够代表艺术家艺术水准的一件佳作。


在这件作品中,闫冰抽掉了画面的叙事因素,用显微镜般的视角,放大与凝视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物。浑厚、凝重的色调赋予画面以庄严和崇高感。在闫冰构建的图像世界中,土豆、野菜、蘑菇等最普通的植物,既是养育与延绵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生命的食材,也如丰碑一般标记着人们对土地文化的敬畏。



安妮·纽坎普 (B.1976)

插入


2014年作,布面油画,丙烯,坦培拉,200 × 150 cm

展览:
乔·贝尔、安妮纽坎普、戴安·辛普森联展,米歇尔 - 茵纳什,纽约,美国,2014-2015年

估价:RMB 90,000 - 180,000



艾迪·马汀尼兹 (B.1977) 

无题(为 amfAR 创作的睡眠者)


2020年作,布面丙烯,漆,油彩,76 × 101.5 cm
签名:EM.20

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



刘晓辉 (B.1975) 

木马


2013-2014年作,布面丙烯,200 × 250 cm
签名:刘晓辉 2013-2014(背面)

估价:RMB 600,000 - 800,000



卜镝 (B.1970) 

2016 - 2 #


2016年作,布面丙烯,200 × 200.3 cm 

签名:BUDI 2016

出版:《卜镝 2016》,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16年,图版

展览:卜镝 2016,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6年

估价:RMB 280,000 - 480,000



邱炯炯 (B.1977) 

小红帽

2022年作,布面丙烯,60 × 70 cm

估价:RMB 60,000 - 100,000



电影导演的工作经历,让邱炯炯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叙事和光影皆有种电影的质感。《小红帽》是艺术家2022年的一件新作,画面中,戴着红色帽子的小女孩低垂着眼帘,若有所思地趴伏着。光线映照在她的脸上,呈现出一种夸张的光影效果,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和故事性。邱炯炯的作品,最为突出的是画面传递出的徘徊于鬼魅、怪诞与忧郁之间的气质。他打通了绘画、文学和电影的关系,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展开对祖辈、对故乡、对厚重历史与文化传承的书写。






编           辑

人           员

_

Editorial   Board


撰文、编辑

王姝


版式设计

Alien


图片致谢

永樂拍卖



_

本文为《99艺术网》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马六明谈芬-马六明

2023艺术圈很忙!全球艺术之旅从哪里开始?

开工大吉!请用这十本书打开新的一年

愿艺术光焰,点燃照亮你心中的勇气与梦想!

马轲:全球化是另一版本的“西游记”

在这个窝儿,大咖们席地聊艺术

新加坡会掀起东南亚当代艺术市场的巨浪吗

杜曦云 : 我希望看到好作品

与儿童邻——观石虎先生《菩提叶》百幅

陈彧君:从当地性到世界性的通景之路

吕澎:欧美巡展,呈现80、90一代艺术家的图像经验

象式万类精灵的元魂 ——石虎先生关于《十八罗汉图》的对话


点击图片关注 @ 99 ART 公众号

获取更多当代艺术

资讯&观点&收藏知识


Copyright © 2023 99AR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